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创新发展专家座谈会暨2012年度科技奖励颁奖会在京召开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朱雪芬为“中国科协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颁发证书
与会领导为2012年度“康缘杯”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李时珍医药创新奖获得者颁发证书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发表重要讲话
2013年2月2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创新发展专家座谈会暨2012年度科技奖励颁奖会在京召开。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马建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朱雪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房书亭等有关领导及学会副会长孙树椿、谢阳谷、曹洪欣、李俊德、杨明会等出席了本次会议。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中华中医药学会部分在京的常务理事以及中医药界专家、“中国科协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及李时珍医药创新奖的获奖代表;新闻媒体的朋友们以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处各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谢钟主持。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李俊德首先致辞。他指出,中医药作为我国最具原始创新潜力的资源,有助于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更好地落实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的精神,学会召开了这次会议。希望大家围绕如何推动中医药的创新与发展这一主题畅所欲言,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综合能力和竞争力献计献策。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根据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办法》的规定,由我会推荐的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广东省中医院卢传坚、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贾振华、中国中医科学院雷燕四位专家荣获中国科协“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朱雪芬为他们颁发了证书。
随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马建中宣读了《关于2012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李时珍医药创新奖的奖励决定》。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高月主持完成的“中药毒性研究方法与应用”等13项科研成果荣获2012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中医科学院王健主持完成的“艾滋病核心病机、证治规律与疗效评价系列研究”等42项科研成果荣获二等奖;太原市类风湿病医院侯丽萍主持完成的“通络止痛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Th1/Th2及其细胞因子网络的调控”荣获三等奖;北京中医药大学高颖教授荣获李时珍医药创新奖。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等领导为获奖代表颁奖。获奖代表、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萧伟在会上代表获奖者做了发言。
截至目前,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已经进行了十年的评审活动,共评选出811项获奖成果;李时珍医药创新奖进行了六届的评选活动,共评选出14位获奖者。至此,从本会科技奖获奖项目中择优推荐的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总数已达到30项。
会议期间,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曹正逵汇报了学会2012年度完成的主要工作。同时,与会专家就学会如何推动中医药学术创新与发展,如何发挥学会的学术引领作用等问题从组织管理、机构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学术发展等多方面作了研讨与交流。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唐祖宣院长认为中医学术的发展必须有法律的保障、机构的保障和国家投入的保障,尤其是县级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认为评价学术创新需要用到“三个尺度”,第一个尺度——创新的本质是原创;第二个尺度——创新的前提是求真,经得起科学的求证和实践之后的再修正;第三个尺度——创新的价值是应用,创新离开了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度,那就是劳民伤财。中日友好医院李宁书记认为中医的发展要做好两件事,第一要敢于创新,敢想,一定要紧跟现代科技和医学的前沿;第二要深挖老祖宗最本质的东西,天人合一、整体医学、辨证论治。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常务副院长认为方法学的创新是学术快速发展的根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财务司曹洪欣司长提出当前中医药发展要强化三个自信。一是理论自信。二是临床自信。三是学术自信。同时,也要处理好道与术、理与法、知与行的关系。广东省中医院卢传坚副院长认为推动学术创新必须要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对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贡献度,实现中医药科技创新必须立足临床疗效的提高,加强顶层设计,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广安门医院王阶院长认为众多患者选择看中医的原因是中医疗效好,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是中医发展永恒的主题,要在临床按照中医特色优势来挖掘创新,学术创新体现在标准规范方面,学术创新发展更多注重科学研究。解放军302医院解放军中药研究所肖小河教授认为目前中药创新是结合临床做好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做成临床一线的首选药;探索建立适合中医药学术发展的科技评价管理体系;拍摄中药科普纪录片。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郑伟达教授认为提高疗效是中医创新的关键。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禹玉洪在道地药材标准的确定和新药开发方面提出了建议。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教授建议把中医药文化工作和创新工作做实,在政策投入和资金投入方面能够考虑到基层的实际情况,有所倾斜。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朱雪芬也在会上作了讲话,她代表中国科协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与会专家介绍了中国科协近些年来在支持全国性学会创新发展工作方面的思路与成就。她希望中华中医药学会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围绕“三服务一加强”,聚集精气神,激发新活力,联合协作,为推动我国中医药学术的创新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王国强在讲话中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特别强调“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在党中央高度重视和扶持的形势下,中医药界须面对社会需求与国际竞争“两个倒逼”机制的形成。因此,中医药学术创新应注重以下几点:一要面向群众、适应需求,把满足民众多样化中医药服务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二要突出特色、遵循规律,始终坚持在整体观等核心思想指导下的科研方向,建立符合自身实践特点的中医药科研方法学体系。三要整合资源、促进融合,以新理论、新技术和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方法发展中医药;并重视挖掘和研究民间中医药有特效的单方、验方等。四要相互借鉴、联合攻关,充分发挥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念并推广我国发展中医药科技的成功经验,共同解决制约中医药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