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7日,中医标准化工作经验交流会暨培训班在北京长白山国际酒店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协办。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朱雪芬副部长、朱文辉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李俊德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李钟军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参加会议的还有国家标准委沈同研究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各分会专家、各项目组专家60余人。
李俊德副会长兼秘书长介绍了“十一五”时期学会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成果,学会开展了中医内、外、妇、儿、皮肤、耳鼻喉、肛肠、骨伤、眼科、艾滋病、糖尿病、肿瘤、护理、推拿等各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术语以及亚健康指南、体质分类与判定、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的制定。共组织制定标准项目551项,发布207项,审查通过301项,初步构建了临床诊疗、临床术语、养生保健等三类标准体系,已发布标准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今年学会还将召开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会议,审查有关标准。李秘书长指出这次会议对总结和交流“十一五”时期中医标准化工作的经验,做好“十二五”时期中医标准化工作,完善中医标准体系,培养中医标准化专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朱雪芬副部长对学会标准化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学会发挥全国性学术组织的优势,集中专家智慧,大力开展标准编写制定及推广实施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中医标准化创新发展模式改革项目,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更加先进合理的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取得了较多的收获。今后,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将继续支持中华中医药学会,强化组织建设基础,拓展服务领域,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完善发展模式,使学会迅速成长为内部管理规范、服务成效明显、发展能力强劲、社会信誉良好、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社团。
李钟军同志介绍了中医药标准化现状,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中医药标准体系及支撑体系,并开展了大量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能够适应国家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求,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有水准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中医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下一步工作要进一步完善中医标准体系,加强中医标准化组织建设,重视行业标准的国际化,加快国际化步伐。
沈同研究员对参会专家作了标准化工作培训,他讲到中医标准化工作要充分理解建立中医标准体系的作用,并不断完善标准体系中的内容,严格执行中医标准的制定程序,充分考虑中医标准的特殊性,在规范化的前提下要有充分的灵活性,保持中医特色。同时,做好中医标准内容与西医内容的衔接,处理好中医标准中有关技术内容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高颖教授、糖尿病分会常务委员倪青教授、亚健康分会樊新荣副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武晓冬主任分别介绍了各学科标准化工作经验,并提出了科学性、实用性相结合的建议。
最后,李俊德副会长兼秘书长做了总结讲话,对今后中医标准化工作提了几点意见:一、标准在制定过程中要广泛征求意见;二、衔接好教学、临床、科研三者之间关系;三、标准制定后要广泛宣传、推广和应用;四、计划召开中医标准推广表彰会,以鼓励、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五、争取更多资助以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六、推进中医标准走向国际;七、今后所有标准都要通过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通过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