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科普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发布日期:2008年5月13日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科普工作座谈会

李俊德秘书长在讲话

    2008年5月9日上午,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邀请部分中医药科普专家和在京的新闻媒体召开,就近年来中医药科普创作取得的成绩、问题及当前科普创作的走向问题广泛交流了看法。中华中医药学会李俊德秘书长主持会议,他说,中医科普工作是关系中医事业普及、发展和人民健康的大事,是中医界和全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在人们普遍关注中医、关注健康的今天,专家、管理部门和媒体一起讨论它的发展走向非常有意义。他对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和参加会议的媒体表示感谢和欢迎。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医学科普作家温长路教授首先发言。他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近年来我国医学科普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普创作出现了有凉到热的发展过程,一大批科普作家和科普作品如雨后春笋,迅速在全国范围内绽露头角,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医学科普创作的主旋律。但是,医学科普市场也出现了著作多、精品少、说法混乱等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一些反响。这一方面缘于一些医学专家对需求对象的要求缺乏必要的了解、对科普创作的手法缺少必要的研究,致使不少科普作品使用的是艰涩难懂的学术语言、表现的是不好接近的专业面孔,因缺乏通俗性、实用性、可读性而受到读者的冷落。一方面缘于市场经济运行下一些为追求过快利润增长的短期行为在出版、发行领域的影响,加之近年来学术上表现出的浮躁风气,导致一些科普读物过分强调噱头、一些经营部门过于作秀和炒作的情况,出现了部分背离医学科学的劣质产品。另外,在如何规范出版管理的问题上也存在一些漏洞,部分不是医的人写医、不懂医的人论医,使一些宣传内容出现了以博代约、以叶障“木”、以偏概全、以讹传讹、以假乱真的倾向,对人民群众正确接受预防保健知识和健康养生指导产生了一些误导。科普分会掌握着大批的专家资源,是联系作者——媒体——读者的桥梁,有责任为平面媒体推出好作品、为立体媒体推荐好专家,为政府决策提出好建议、为群众健康贡献好食粮,我们有责任、有能力承担起这一重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部主任王奕教授介绍了近年来学会在突出中医特色,打造科普平台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一是推出一批科普专家,建立一支科普队伍。如2006年推出的“全国首批百名科普专家”,2007年推出的“全国首批科普先进集体”和今年即将推出的“中医科普双百明星(百名优秀健康信使、百家优秀健康俱乐部)”;二是推出一批科普著作,评选一批优秀作品。如学会先后组织编写了《中医教您一招》、《带您走近中医古籍》、《节日里的健康话题》等大型科普丛书和《长寿有道》、《农村医学科普手册》等一批有影响的科普书目;启动了科普著作奖评选,在全国评选表彰了一批好作品。三是组织一批科普讲堂,建立一批科普基地。配合国家中医管理局开展的“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已先后在北京、江苏、广东、重庆、湖北、青海等地组织了一批专家走进社区、学校、图书馆、电视台开辟讲座,带动当地的科普宣传。作为这一活动的继续,今年又启动了“百名中医专家讲科普”活动,把更多的科普专家推上讲台。在总结前几年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科普基地的步伐也正在加强,出现了像南方李锦记、亳州沪谯制药等以科普培训、推广为中心的单位。
    从事科普管理、研究、编写方面的专家孙永章、张效霞、庄乾竹、刘理想、郑东海等先后发言,他们结合自己的创作和阅读实践,有针对性地对当前科普创作中出现的精品进行了褒奖,对存在的软肋进行了剖析,并从多方面为今后医学科普创作的健康发展支招。
    科普分会秘书长、华夏出版社医药编辑室主任曾令真,科普分会副秘书长、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出版中心主任张同君,《中华养生保健》杂志主编王雷,《糖尿病天地》杂志主编黄列军等分别介绍了他们在组织、编辑、出版、发行科普作品中的做法和对科普创作问题的建议,希望与学会建立更深入的联系,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断为社会推出更多、更好的科普精品。
    与会媒体对会议的主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分别通过提问、参与讨论等方式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与专家们进行了广泛的交谈,还在会后有针对性地采访了部分专家。
    中华中医药学会李俊德秘书长作了总结性发言。他指出,医学科普是关系全民健康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大事,科普分会组织召开这样的座谈会非常必要、非常及时。希望科普分会搞好调查研究、组织协调工作,团结全国的科普专家,下更大力气,尽快把中医科普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要充分利用学会专家资源,通过组织、推荐、论证等多种手段,为科普创作铺路、搭桥、把关。要进一步加强与媒体的联系和合作,推出一批权威性的讲家、写家、评论家,推出一批为读者喜闻乐见的健康产品,逐步解决目前医学科普市场存在的养生书籍多,不知读哪家的;健康知识多,不知信哪家的;专家讲座多,不知听哪家的无序局面,解决群众“健康到底我听谁”的疑惑。同时也希望媒体加强正面宣传、引导,为中医学的进一步普及、为我国和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