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京召开专家座谈会
发布日期:2008年4月18日

    2007年1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出席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医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肯定了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明确指出了要全面落实党的中医药方针政策,切实加大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力度,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并对中医药行业的广大干部职工提出了殷切期望。吴仪副总理的讲话高屋建瓴,立意高远,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吴仪副总理讲话精神,促进中医药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中华中医药学会于2007年2月13日上午在中华中医药学会会议室召开专家座谈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李俊德秘书长、曹正逵副秘书长等出席了此次会议。
与会专家围绕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实施“名院、名科、名医”和“名厂、名店、名药”战略,大力开展中医“治未病”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充分发挥“治未病”理论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等问题展开了认真的讨论。
继承、发展与创新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任何一个学科都是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总结出新的经验和新的理论,使之不断进步,中医学的发展也不例外。实践证明,如果没有扎实的继承,学术的发展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进步和创新。因此,为了促进中医药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必须做好继承工作,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保持特色、发挥优势一直是中医药工作的核心和研究的重点。关于中医药特色,总体上讲,中医药学不仅具有医学性质和自然科学属性,而且具有文化和哲学性质及人文社会科学属性,体现人文与科学的统一,体现东方文化的底蕴和思维。从理论上看,中医药作为一门研究人体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医学,具有独特的生理观、病理观、疾病防治观,注重从整体联系的角度、功能的角度、运动变化的角度把握生命规律和疾病演变。在实践中,体现为个性化的辨证论治、求衡性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多样化的干预手段、天然化的用药取向。中医药的优势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即临床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服务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创新潜力巨大和发展空间广阔。
    开展中医药品牌战略论坛,打造中医药知名品牌,是进一步落实吴仪副总理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把(中医药)名院、名科、名医和名厂、名店、名药文章做大”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市场经济对中医药的要求,是中医药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特别要强调的是,中医药几千年来的辉煌史,是和众多伟大医学家的贡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每一次学术上的创新发展,都凝结着众多杰出医学家的不朽功绩。实践证明,名医对中医药事业和学术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就难以得到良性发展,更难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因此,中医药要发展,就必须大力打造知名品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大力实施两个“三名”战略,培养出更多的名医,打造出更多的名院、名科,研制出更多的名药,打造出更多的名厂、名店。
    为了更好地贯彻吴仪副总理提出的要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讲话精神,使中医药能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中华中医药学会已于2007年1月31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医‘治未病’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专家研讨会”。在今天的会议上,与会专家分别从理论研究、临床应用等不同角度更为深入地探讨了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强调“治未病”的思想要贯穿于疾病发生的各个阶段,尤其要注重做好“未病先防”的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的发生,从源头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突出问题,以进一步提高国民身体素质,节约卫生资源,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发展。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