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中医临床研究学术论坛上的讲话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 吴刚
2010年12月19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很高兴受邀参加“全国中医临床研究学术论坛”。首先,我谨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问候!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加强中医临床研究,扩大中医药服务面,提高临床疗效”。我认为,这一主题抓住了中医药发展的关键。从宏观上讲,任何一种医学都是以临床疗效作为宗旨和归宿,中医药学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几千年中,都是以不断提高临床疗效为基础的,而这种基础是以实践经验为前提,因此,解决临床难题,提高临床疗效,才能真正发挥中医药学的优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医药事业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机遇。一是中医药事业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相继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作为医改的重要配套文件,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新时期推进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中医药在新时期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二是各地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推动力度前所未有。许多省(区、市)成立了省级中医药工作领导协调小组,不少省份以省(区、市)政府名义召开了发展中医药大会,出台了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意见,并制定具体措施,加大了对中医药的投入,加强了中医药管理机构建设,为中医药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广大人民群众信赖中医药、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转变,对健康和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养生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中医药所具有的独特优势符合了人们的防治疾病和养生保健的需求,人民群众接受中医药理念,学习中医药知识,选择中医药服务,对中医药的需求不断增长。四是国际社会和现代医学对中医药的重视和关注程度日益提高。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的模式转变,现代的医学理念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的转变,中医药的天人合一、整体观的理论思维和个性化辨证论治以及“治未病”健康保健方法的优势和生命力进一步凸显出来,国际社会和现代医学对中医药的认识正在发生变化,中医药的理论和方法逐步得到认可。因此,当前中医药事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我看到,今天参加会议的许多专家、学者,来自民间基层和和民营中医医疗机构。民间医药和民营中医医疗工作是我国中医药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满足群众多层次的中医药服务需求、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是中医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让民间医药和经典传承的中医药协调发展,只有坚持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共同发展,才能逐步改变目前民间医药和民营中医医疗工作相对滞后的局面,促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使之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为了推进民间医药的挖掘整理和总结利用,推动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的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更多地参与到中医医疗服务中来,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药服务格局,我局于上个月在北京召开了首次全国民间医药暨民营中医医疗工作座谈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同志们:中医临床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是简单以实验室的小白鼠为依据,而是要靠实实在在的患者来实施,既源于经典,又高于经典,更需回归经典,它是现代科技手段与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有机结合。同时,对中医临床疗效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涉及到不同的文化背景、认知领域,更是任重而道远。对民间单方、验方和一些诊疗手段进行挖掘、整理、提高和推广应用,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希望,今天的论坛,能对加强中医临床研究、扩大中医药服务面、提高中医临床疗效,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并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工作顺利!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