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奖励展示
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17日

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纤维化优势明显,但由于临床缺乏统一的中医辨证规范和标准,制约了中医药治疗效果的推广和扩大。本项目综合了课题组十余年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的成果,按照“理论探讨―基础研究―临床实践―成果应用”等环节对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总结。在酒精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制备、酒精性肝纤维化“络病学说”建立、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中医证候分类方法及标准确立、酒精性肝病中医药临床防治等方面提供了示范性研究模式和实证数据。
    本项目采用的方法学及特点:
    基础研究部分    本项目遵循中医理论指导下,传统研究方法同生命科学前沿技术(蛋白组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相结合,从“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不同层面研究酒精性肝纤维化病理机制及中药复方作用原理;
    理论研究部分    坚持继承的前提下,吸纳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对酒精性肝纤维化“络病”学说的科学内涵进行现代医学的阐释和理解,从“宏观-微观”层面全面总结了中医酒精性肝纤维化的病机特点。
    临床研究部分    本项目遵循病证结合的原则;临床研究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依据流调信息建立数据库;对纳入样本的四诊信息,采用无监督分析、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处理。
    应用研究方面    本项目坚持基础研究服务临床及新药研发的指导方针,酒精性肝纤维化中医四诊信息规范化、程序化的获取模式已经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应用;纤维化肝脏高表达的蛋白质ACAP4,其功能研究结果将为调控胃酸分泌药物及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提供新的靶点;酒精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及中药复方研究策略已经被本领域同行认可并广泛被借鉴、采用。
    
    主要研究成果:
    1.构建了酒精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为防治药物药理机制的研究及新药研发提供了关键技术平台;
    2.开展了复方鳖甲软肝方及调肝理脾方防治酒精性肝纤维化的药理机制研究,为其临床应用及推广提供了实证资料和理论支撑;
    3.建立了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四诊信息数据库;获得了酒精性肝纤维化的12个证候要素和6个基本证型,临床证型的涵盖率达90%以上; 
    4.构建了酒精性肝纤维化中医证型数学诊断模型,完善了酒精性肝纤维化中医证候分类方法;
    5.创新性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经与正常肝组织比较,找出了高表达的蛋白质,该发现已经申请并获得专利1项;
    6.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共发表论文53篇,被引用431次,编写著作1部;
    7.本课题在研期间,共培养3名博士后,23名博士研究生,30余名硕士研究生,在形成了稳定的研究团队。
    本项目的主要创新点:
    1.理论创新:综合运用文献资料、临床资料、基础实验数据,总结和概括了酒精性肝纤维化病机“假说”,即“毒损肝络”;
    2.研究方法创新:采用无监督分析,运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比较客观、准确地确定了酒精性肝纤维化的证候要素;引入生物学信息,确定酒精性肝纤维化中医证候的物质基础;构建Bayes判别函数,成功确定了酒精性肝纤维化的生物学信息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