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PSD发生率为25%~76%,致残率和病死率高达70%~90%。卒中患者功能障碍是导致抑郁发生的重要原因,而抑郁状态的存在又将严重影响其治疗积极性,使致残率和病死率升高。因此,脑卒中的预后与PSD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应尽早识别和干预PSD,利于卒中患者预后。
PSD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其是建立在脑卒中基础上、多因素介导的社会心理学和神经生物学机制共同参与的结果。生化方面研究显示有脑内单胺递质的功能不足,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等,其中5-HT及NE的神经纤维投射至额叶和海马,在精神和情绪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本课题利用浙江省中医院完善的软硬件设施,在相关学科专业人员参与下进行研究。中药干预试验选取2005年至2008年期间在浙江省中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收治符合要求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4例,并经头颅CT/MRI证实。随机分为中药干预组及未中药干预对照组,中药干预组62例,对照组40例。脑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研究随机选取行早期1H-MRS分析检测者25例为病例组;正常对照组进行双侧前额叶白质区、双侧海马区1H-MRS检查者分别各为10例,共20例。
在中药干预研究中,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同时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早期加用中药涤痰开窍汤,并随证加减。疗程分为干预2周以上组及1月组。对照组患者3个月内未予中药干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十七项版本评价抑郁状态发生及变化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价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所有病例于入院3天内病情稳定后进行上述量表初评,并分别于发病2周时、1月及3月时重复随访以上量表评分。
脑1H-MRS分析研究,使用GE Signa 1.5 T MR/i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对急性脑卒中一周内的早期病例及对照组进行常规MRI及1H-MRS扫描,感兴趣区(ROI)选取大脑中与情感变化关系较密切的双侧前额叶白质区及双侧海马区。根据随访3个月内抑郁发生情况,25例行早期磁共振波谱分析检测的病例组患者,3个月内有13例出现抑郁障碍,为抑郁(PSD)组;另12例未出现抑郁情况,为无抑郁(NPSD)组。各部位对照组均分别为10例。测量代谢物为N-乙酰天门冬氨酸盐(NAA)、胆碱(Cho)、肌醇(mI)和肌酸(Cr),化学位移分别为2.02ppm(×10-6)、3.22ppm、3.56ppm、3.02ppm。观察NAA、Cho及mI三种代谢物的相对浓度变化,由随机分析软件包Functool 2获得代谢物波谱,并进行基线校正、代谢物识别及谱线下面积计算等,测得NAA/Cr、Cho/Cr及mI/Cr的比值在三组间进行比较。分析1H-MRS结果与PSD的早期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