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是将中药饮片按设定的品规(剂量)“各包”,利用自行研发的微机管理系统,变“戥药”配方为“数包”配方,以此对传统配方方法进行技术改造。
中医历来注重饮片的量效关系,有“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宁传医方,不传药量”之说。而“手抓戥称,估量分剂”的传统配方方法,既称不准也分不匀,有悖于此。同时存在着效率低、复核难、浪费大、卫生差等若干弊端,降低了使用中药饮片的疗效与安全性,阻碍了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通过随机抽取本院历年数十万张中药饮片处方,用自编程序对方中所含每一味饮片及其剂量的使用频率进行微机统计,其结果表明:中药饮片处方虽组方复杂,剂量变化万千,但仍有规律可循:其用药品种具有局限性;常用饮片具有稳定性及延续性;其剂量虽因药而异,但常用剂量有限且相对集中。可见,对中药饮片按设定的品规“各包” 用于配方具有必要性、可行性。
同时,结合医院近年的中医处方用药特点,在遵循中医理论的前提下,按不限制医生开方的原则,采用“品规数、品规量均因药而异”的方案,拟定了《武汉市中医医院中药饮片定量包装的品规设定与包装要求》,自2004年5月起,本院门诊中药配方全部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并运用自行研发的微机管理系统对品规设定实施动态监测,设定三项指标验证品规设定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按本项目所设定品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小包装中药饮片保持原饮片的性状及片形,且不改变中医以饮片入药,临用煎汤,诸药共煎的用药特色;每一包装袋上均有药名、规格等说明文字,符合国家对中药饮片即将实施“文号管理”的基本要求,还患者以知情权,确保用药安全。由于变“戥药”配方为“数包”配方,提高了配方速率,也改善了工作环境。特别是微机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运用,紧扣处方划价、审方配药、核对发药三大技术环节,适应小包装中药饮片配方的需要,两者匹配,相得益彰,保证了中药饮片配方质量。
综上所述,小包装中药饮片有效解决了现行配方方法存在的问题,已得到中医的认同,医院的认可,患者的青睐,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我们始终将研究与开发并行,注重成果的转化,本市当时有三家厂商按此工艺、标准以及本项目设计的品规方案,生产小包装中药饮片,供配方使用,其产业化趋势明显。
该成果2004年已通过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获2005年武汉市科技进步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省市各级相关领导多次来本院考察小包装中药饮片配方工作,特别对本院利用微机管理系统统计处方信息、规范配方操作、优化配方流程等给予了充分肯定。作为小包装中药饮片推广使用试点单位之一,本项目主要人员叶世登、徐惠芳2位同志参加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小包装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应用指南》的制定,多次在全国相关会议上作大会交流发言。
为有效保证小包装中药饮片的质量,我们已申报立项《中药饮片定量包装的生产工艺与质量标准》,拟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生产管理与质量标准,以促小包装中药饮片规范化、标准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