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属中药学研究领域。HBV相关肝病居我国肝病谱首位,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500万,每年死于HBV相关终末期肝病约35万,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基于临床需求,针对发病过程中的主要病变机理,研制出4个有代表性的军队医院制剂,包括抑制病毒复制药物水芹颗粒、改善肝细胞损伤药物肝得宁丸、治疗胆汁淤积药物赤丹退黄颗粒、减轻肝纤维组织增生药物新复方鳖甲软肝片。其中研发的赤丹退黄颗粒获得国家新药证书,研发的新复方鳖甲软肝片获得SFDA临床批件。本项目历时30余年,在7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支持下,集成解决了临床治疗关键环节的难题,对提高我国肝病防治水平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下:
1. 研制的水芹颗粒能够较好抑制HBV复制。完成了水芹的本草考证、资源考察、化学成分分析及药理毒理评价。首次从水芹中分离出金丝桃苷、槲皮素、异鼠李素和蓼黄素四种成分,以金丝桃苷为主要活性成分,尤其首次制定了水芹的生药质量控制标准,使水芹有法可依,为后续研发奠定了基础。进一步评价水芹的药用价值,首次发现其抑制乙肝病毒活性,对HBV DNA的抑制率超过50%。
2. 首次发现五味子保肝降酶作用,揭示了抗肝炎物质基础,能够有效修复肝细胞损伤。目前国内市场上众多的抗肝炎中成药大多含五味子,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抗肝炎西药联苯双酯以及双环醇都是基于五味子有效成分而研制的,开辟中药抗肝炎的新领域,推动了我国肝病药物的研制与发展。
3. 首创”凉血活血,重用赤芍”中医新理论,解决了瘀胆汁性黄疸临床治疗的难题,研制的赤丹退黄颗粒于2001年获得国家新药证书。
4. 研发的原复方鳖甲软肝片是我国临床治疗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首个药物,2010年占领该领域用药销售额的26.1%。因药味中天然虫草资源匮乏,启动虫草菌丝替代天然虫草的工作,并于2008年获得新复方鳖甲软肝片的国家新药临床批件,新复方鳖甲软肝片的成本降低了60%以上,满足更多中低收入患者的用药需求。
5. 首次揭示水芹抗乙肝病毒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DHBV-DNAp有关,因DHBV-DNAp为病毒复制的关键酶,也是药物作用的靶酶。复方鳖甲软肝片增强肝脏的胶原酶活力,促进胶原纤维束的溶解,阻断血窦“毛细管化”,使Disse腔中不能沉积大量胶原,维持肝脏结构完整,I型胶原含量增高不变,使Ⅰ/Ⅲ胶原值处于相对正常,从而隔断肝纤维化,并溶解和吸收已形成的肝纤维;对FSCSα2(I)mRNA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具有抑制FSCSα2(I)mRNA高水平表达,减少I型胶原的含量合成,阻断纤维化的发展。
本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授权;发表学术论文29篇,其中SCI论文6篇;培养硕博研究生12名;获得国家新药证书1项,国家新药临床批件1项,军队医院制剂生产批件2项;近3年,研发的药物实现利润1.96亿元,其中完税0.27亿元;通过抗肝炎系列药物的研制与临床应用,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