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2日至24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辽宁中医药大学等共同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辽宁省沈阳市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精准诊疗与临床转化:迈向个体化医疗新时代”,来自全国医学院校、医院、科研院所等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线上直播观看量逾2800人次。
与会代表合影
辽宁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鸫祥,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健康服务处处长李壮,中华中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梁倩倩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精准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任路主持。
杨鸫祥在致辞中表示,中医药是国家战略资源与特色医药卫生体系核心力量,传承创新关乎“健康中国2030”落地与民生福祉。辽宁中医药大学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与外延拓展,深化经典研究、建强产学研平台、培育复合型人才,主动服务老龄化健康需求,为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贡献力量。
杨鸫祥致辞
李壮表示,辽宁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为抓手,将中医药纳入辽宁省“十四五”卫生与健康产业规划及三年行动方案,政策赋能、资源整合、科技攻关推动协同发展。希望以学术会议为纽带,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东北经验”。
李壮致辞
梁倩倩指出,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念与精准医学的个体化诊疗思路高度契合,融合是现代化、国际化的必然趋势。精准医学分会将持续致力于推动中医药与精准医学的交叉融合,助力重大疾病防治,服务“健康中国2030”建设。
梁倩倩致辞
主旨报告环节,上海中医药大学王拥军教授作《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及骨折危险因素全周期精准防治》报告,系统阐述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特征及我国面临的健康寿命差距问题,介绍其团队建立的CCCO队列与动态网络生物标志物(DNB)模型在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为相关中药机制研究与新药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中国中医科学院谢雁鸣教授作《中医药脑心共病精准医疗研究策略》报告,针对脑心共病多重用药风险高的难题,团队以活血化瘀理论结合国医大师经验,通过多组学与创新模型研究,为中医治疗脑心共病提供新证据。
辽宁中医药大学郑洪新教授作《“肾藏精主骨”藏象理论的传承与创新——辽宁团队30年研究纪实》报告,系统梳理该理论源流与内涵,建立肾阳虚证辨识工具,探究肾精亏虚与老年病的表观遗传机制,阐释补肾中药调控干细胞的多通路作用,为肾精亏虚相关老年病的机制研究与补肾中药研发提供科学支撑。
北京中医药大学陈卫衡教授作《中医药治疗慢性骨病精准医疗证据探索》报告,提出“病证结合”优化膝骨关节炎分期治疗,通过真实世界研究验证相关中药的疗效,为慢性骨病精准诊疗方案优化与中医药成果转化提供实践路径。
四川大学孙鑫教授作《基于系统循证医学的现代中药研发与应用》报告,提出构建“系统循证医学”体系,结合大数据与AI技术突破中医药疗效评价瓶颈,并分享在孕产妇与重症队列中应用相关中成药的研究实践,为现代中药研发与应用提供新路径。
专家报告
此外,会议还设置了特邀报告和青年论坛环节,围绕精准诊疗与临床转化的核心主题,深入探讨精准医疗中的关键问题、临床转化路径与产学研协同机制等内容,为精准医学学科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