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17日“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南京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膏方研究专业委员会与南京市中医院联合承办,以 “金陵精粹,膏方传薪” 为主题,共吸引全国 250余位专家代表参加,共同围绕膏方领域发展热点展开深入交流。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朱岷,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霞,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周楠,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院长陈昕琳,南京市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虞鹤鸣等出席会议。
会议现场
朱岷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江苏作为中医药强省,凭借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与丰富的流派资源,让膏方在治未病、慢病调理、养生保健等领域发挥了显著作用,获得群众广泛认可。她强调,推动膏方事业发展需把握三大方向:一是坚持传承创新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运用先进技术提升膏方的科学性与说服力;二是严格规范膏方制备流程,加强药材全链条质量管控,筑牢膏方质量安全防线;三是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培育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中医药人才。江苏省卫健委将持续优化政策环境,为膏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朱岷致辞
陈昕琳回顾了分会自 2019 年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她呼吁全体膏方同仁珍惜此次交流机会,充分利用学术平台,通过思想碰撞与经验分享凝聚行业共识,推动膏方在理论创新、临床应用拓展、产业规范化发展等领域实现新突破,助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院长陈昕琳致辞
虞鹤鸣表示,承办此次年会是对医院膏方工作的肯定,更是鞭策。作为东道主,南京市中医院依托金陵医派深厚底蕴,在膏方理论研究、临床实践与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医院将以优质服务保障会议顺利进行,期待通过本次学术交流,为膏方事业守正创新注入新动能。
南京市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虞鹤鸣致辞
主旨报告环节汇聚行业力量,为膏方发展提供前沿思路。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教授以《科技进步与中医药发展》为题,深入阐释科技赋能中医药的路径。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在《中医是传统医学,更是未来医学》报告中,结合当前健康需求变化,倡导拓展膏方应用场景并弘扬 “浊毒理论”。全国名中医刘沈林教授聚焦《再谈膏方应用》,通过临床案例,结合临床实践凸显膏方个体化优势。此外,全国名中医陈意教授、岐黄学者万海同教授还分别围绕中西医差异、脑心同治等主题分享见解,为参会者带来多元学术视角。
主旨报告
会议聚焦实践前沿设两场分论坛。大会邀请岐黄学者、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谢胜教授等 17 位知名专家,围绕膏方文化传承、临证应用、科学研究、质量控制及典型案例展开深度研讨。其中,“膏方应用与发展” 分论坛以 “标准化、地域化、精准化” 为主线,贯通临床实践、工艺创新与健康管理,明确了膏方从制备到应用的规范化方向;“膏方与流派传承” 分论坛深挖孟河医派、吴门医派、龙砂医派、金陵医派等地域流派的膏方特色技术,探索流派经验的现代化传承路径,现场交流氛围热烈。
此次年会的成功召开,为膏方领域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行业资源整合与经验共享。未来,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将持续践行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理念,推动膏方在科学规范发展的道路上连接传统与现代、健康与生活,助力我国膏方学术研究与临床应用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