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继教动态
关于2025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足踝疾病科研专项中标项目的公示
发布日期:2025年8月6日

    为了进一步推动足踝关节疾病诊疗、康养领域的学术研究与临床实践,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开展了2025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足踝疾病科研专项申报工作,经形式审查、初评和终评,共有24项通过终评,其中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17项,立项不资助5项,将结果公示如下:

重点项目名单(A类)
项目编号 题目 申报人 单位
CACM-2025-GSKY03-A1 慢性踝关节不稳数字骨科精准诊疗体系构建-基于筋骨理论的三维可视化导板系统设计与转化研究 程  桯 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
CACM-2025-GSKY01-A2 微创治疗小趾内翻合并(或无合并)拇外翻病症诊疗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温冠楠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一般项目(B类)
项目编号 题目 申报人 单位
CACM-2025-GSKY01-B1 毫针赞刺法配合七厘散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 马增斌 北京医院
CACM-2025-GSKY01-B2 中西医结合阶梯化治疗踝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优化研究 王上增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CACM-2025-GSKY01-B3 高良姜素通过调节NSUN2介导的TGF-β1的m5C修饰调控信号通路促进跟腱修复的机制研究 邓雄伟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
CACM-2025-GSKY03-B4 基于DeepSeek+智慧医院平台的足踝疾病中西医协同诊疗全流程数字化闭环构建 石荣剑 徐州仁慈医院
CACM-2025-GSKY03-B5 足踝畸形诊疗技术创新数字化与工具赋能研究 刘保一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CACM-2025-GSKY03-B6 智能建模3D打印的数字化足拇外翻支具的生物力学机制及临床应用评价 孙世栋 广东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CACM-2025-GSKY04-B7 基于踝膝联动下足踝肌骨同治正骨推拿手法对预防足踝疾病及促进踝膝健康的探索 李  慧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
CACM-2025-GSKY01-B8 针灸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早期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杨宗宇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CACM-2025-GSKY03-B9 基于FNIRS探索踝关节韧带修复术后中医手法康复的脑神经可塑性机制研究 吴俊德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CACM-2025-GSKY04-B10 基于SGC的PRP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初步探索 邱元洲 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
CACM-2025-GSKY04-B11 建立点穴按摩结合太极步法治疗陈旧性腓距韧带损伤武医康养模式 张  霆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CACM-2025-GSKY02-B12 人工智能赋能MRI在踝关节骨关节炎早期诊断及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 张  磊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CACM-2025-GSKY03-B13 基于中医辨证论治数字化冲击波治疗跖筋膜炎技术优化与疗效动态评估研究 陈海波 汕头市中医医院
CACM-2025-GSKY03-B14 数字信息化技术驱动第一跖跗关节损伤新分型体系构建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研究 明晓锋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CACM-2025-GSKY03-B15 多功能足踝关节康复训练机器人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胡正霞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CACM-2025-GSKY03-B16 穴位刺激型个性化鞋垫干预柔韧性扁平足的临床研究 段德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CACM-2025-GSKY03-B17 基于动态脑电图(EEG)与足底压力分布的针刺调控慢性踝关节不稳感觉运动皮层-生物力学耦合机制研究 倪国栋 北京医院

 

立项不资助名单(C类)
项目编号 题目 申报人 单位
CACM-2025-GSKY01-C1 基于足底压力及生物力学评估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在踝关节不稳定动态预防中的应用研究 田明波 郑州人民医院
CACM-2025-GSKY03-C2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对X线平片下胫腓旋转不良的人工智能判读研究 刘  亮 西安市红会医院
CACM-2025-GSKY02-C3 祛腐-抗菌-生肌阶梯式治疗策略:抗生素骨水泥联合人工真皮修复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转化研究 陈志伟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CACM-2025-GSKY02-C4 基于跨学科中西医融合的足踝疾病综合防治体系构建研究 施忠民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CACM-2025-GSKY01-C5 基于多中心注册登记的腓骨肌萎缩症足踝部畸形中西医结合防-治-康一体化方案优化研究 魏芳远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公示期为2025年8月6日至8月13日。公示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对公示内容及相关信息提出书面异议,逾期不予受理。反映情况须客观真实,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提供联系人、联系电话和通信地址;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应签署真实姓名并提供其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和通信地址。

    联 系 人:郭希勇

    联系电话:010-84130490

    通讯地址:北京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中华中医药学会 师承继教部

    电子邮箱:xhscjjb@163.com

 

 

中华中医药学会

2025年8月5日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