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承办、云南中医学院协办的全国医史文献学科建设研讨会于2010年4月25日至30日在云南腾冲召开。
本次会议旨在总结和探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和传播,以及新形势下医史文献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新思路,为进一步促建中医药的研究和发展找到新的途径和方法。大会共收到论文50余篇,编纂《全国医史文献学科建设发展创新研讨会论文集》,论文从不同视角对医史文献、中医药文化、医家思想及学科建设等内容进行了阐述。
大会开幕式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严世芸教授主持,云南中医学院副院长熊磊致欢迎辞;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主任委员高文柱教授对本学科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作了分析和展望。
会上,安徽中医学院院长王键教授、长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宏岩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钱超尘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段逸山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所长王振国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庆其教授等医史文献相关领域的专家作了“新安医学流派的成就与特色”、“中医学的危机与革命”、“王冰的政治态度和他的哲学思想”、“明抄北宋小字本《金匮要略方》研究”、“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与思考”、“《黄帝内经》文化内涵探析”等精彩的报告。
下午,会议围绕着各地学科建设的发展和现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顾问温长路教授主持。朱建平、万芳、谢世平、朱邦贤、王振国、施毅、林楠、张如青、秦玉龙等作了发言。温长路教授作了总结发言,对国务院22号文件进行了分析:第一,对中医学进行了正确定性,中医学是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中医学是科学;第二,深化中医文献研究,提出今后研究重点:1、普查登记现有文献资源,完善信息库,编纂中医文献名录。2、加强中医古籍的研究,并整理、出版。3、对历代医家医案的研究,总结其思想、方法、技术、经验。4、总结中医药学重大学术创新规律,因为规律是指导创新的法则。5、挖掘民间医药财富,加以总结利用。第三,正确研究中西医文化的关系问题。中西医结合还将长期存在,中西文化的融汇是不可抗拒的趋势。第四,文献研究要为临床与社会发展服务。中医包括六大板块,两大体系(治疗体系、预防保健体系),研究与建立中医的预防医学体系应当是当前的重点。
闭幕式上,严世芸教授对会议作了总结,并分析中医医史文献发展的现状:1、当前医史文献学科发展形势良好,我们要充分利用目前的机遇,抓紧学科建设;2、要凝练学科研究的方向,体现特色优势,理清学科建设思路;3、各个学校,进行错位研究,医史文献分会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整合各种资源,动员全国力量,争取大的项目,还可建立虚拟平台,使大家能互通信息,共享资源,错位互补,避免资源浪费,不断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4、医史文献的研究者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加强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强化文化研究与中医学术相结合,推进中医学的发展,并以通俗易通的方式向社会传播,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5、要强化医史文献和中医药文化的人才培养,注重后备人才中医文化底蕴的培养;积极吸纳有志于这方面研究的人才;6、通过不同渠道荐言,争取政府的支持。总之,我们既要认识困难和阻力,更要树立信心,抓住机遇,努力促进医史文献学科的发展。
大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