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9-11日,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在河南郑州隆重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马建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许志仁,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俊德,河南省卫生厅常务副厅长兼中医管理局局长夏祖昌,我国著名骨伤专家、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原院长李同生,我国著名骨伤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原校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施杞,我国著名骨伤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骨伤分会主任委员孙树椿,河南羚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熊为正等170余人出席了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秘书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张军教授主持会议。
朱立国教授代表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做工作报告。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成立20余年来,团结全国中医骨伤专业人员,在党的中医政策指引下,坚持以继承创新,推进中医现代化为宗旨,围绕“名医、名院、名科”及标准化建设等工作,切实推动了我国中医骨伤科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近5年来,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2009年朱立国教授主持的“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与机理”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张军教授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中医骨伤专科医院也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全国已经有了300多家不同类型的中医骨伤专科医院,从业人员达四、五万人,其中18家医院被评为“中医骨伤名科”;为了加强中医骨伤学术的发掘与传承,授予23位骨伤名家“中医骨伤名师”称号;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公布的29位传承人中,也包括了3位中医骨伤科专家;为了推动中医骨伤科学的规范发展,学会积极推动制定相关标准化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颈椎病、肩周炎、骨质疏松症等六个疾病骨伤行业标准的建立,正在进行骨折、筋伤、骨病等进行39种疾病骨伤行业标准的草拟,使我国中医骨伤标准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他如人才培养、参与重大突发事件的救治及重大社会活动的保障、开拓国际学术交流的领域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使中医骨伤学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孙树椿教授在主题报告中强调,分会要实践科学发展观,强化服务意识,立足学术发展,为提高骨伤分会的学术地位与作用而努力奋斗,坚持以服务会员单位和会员为一条主线,以骨伤的学科建设及骨伤的人才建设为两个重点,以推动骨伤科行业标准的制定、研讨骨伤专业二级分科和推进骨伤科中药品种的再评价、再研究为三大任务,取得不断提高骨伤科队伍理论与临床水平、不断提高骨伤科的临床与科研质量、不断提高会员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骨伤分会对中医药学术进步和事业发展的贡献度四项成效。今后分会的工作将围绕这一宗旨展开,以此作为骨伤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工作的总体战略。我们骨伤科要加强学科建设,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建设一支团结、创新的学术团队,不断提高中医骨伤科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医疗水平,为保障我国人民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夏祖昌副厅长在致辞中表示,河南地处中原,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医药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医骨伤科方面独具特色和优势。今天全国各地的专家汇聚一堂,共商中医骨伤事业发展大计。希望通过这次大会,促进河南中医骨伤学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时,河南各级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医药各项事业的发展。
马建中副局长在讲话中指出,中医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岁月里,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为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时至今日,中医骨伤科理论仍然有效的指导着临床实践,疗效确切,特色鲜明,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中医药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医改的意见和实施方案中提出,要把充分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作用作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2009年4月,作为医改的重要配套文件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新时期推进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中医药事业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中医药事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作为一个学术团体,学会在引领学术发展、培养优秀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服务政府决策、传播科学知识、反映会员诉求等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希望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卫生和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王国强副部长一系列讲话精神,明确定位,认清职责,团结带领广大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紧紧抓住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机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按照中国科协的要求,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着力营造自由进行探究、鼓励学术争鸣、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术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弘扬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精神,倡导大胆创新,倡导交流互动,倡导质疑争辩,为创新思想、创新观点以及学术灵感的产生提供宽松、自由、平等的交流平台。要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团结专家队伍,凝聚专家共识,激励创造热情,聚集创新团队。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和技术支持,为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俊德秘书长代表中华中医药学会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提出要积极地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大力倡导科技创新,精心组织科研协作,力争取得更多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新成果;继续推进学科建设,培养举荐优秀人才,为学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高度重视学风建设,秉承大医精诚理念,营造良好学术生态;要抓紧撰写分会学科发展史等具体要求。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经选举产生了第五届委员会,会议选举孙树椿为主任委员,张军为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