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研究分会第十八次学术年会纪要
2009年7月27日至30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研究分会第十八次学术年会在安徽中医学院召开。安徽中医学院副院长彭代银、纪委书记刘新跃,中华中医药学会顾问温长路、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名誉主任委员钱超尘,医古文研究会主任许敬生以及40余位来自全国多所中医药院校的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在开幕式上,彭代银致辞欢迎,他代表学校对与会专家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特别介绍了新安医学发展情况。许敬生致开幕词。温长路代表中华中医药学会致词,他介绍了医古文学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呼吁代表共同努力,加强医古文研究,为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发挥作用。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就医古文课的教材教法和中医医史文献研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代表认为,医古文课程的发展和改革紧紧伴随着整个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改革的进程,三十年来取得了丰富可取的成果。教师队伍空前壮大,教材和著作不断增多,教学改革的步伐稳健而迅速。在教材的编写上,从第五版教材的文史古文、医学古文兼收,到第六版教材的只收医学文章,再到《标准医古文》的打通普通古文与医学古文界限、重在夯实语言基础,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和实践过程,并且这个过程还在不断继续中。教材的多样化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入。有代表同时指出,教材的低水平重复无疑也是一个令人堪忧的现象。在科研方面,大家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涉及的议题包括了中医文献研究、医学史研究、中医文化、古代汉语等诸多领域。值得肯定的是,老师们不再满足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科研的热情和投入都在增加。大会论文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由于近年许多年轻人走上医古文教师岗位,迫切需要了解有关课题设计和申报的方法和技巧,所以最近几次年会都安排了有关的辅导内容。在科研水平提高,取得一定的成果的同时,在文化研究的大课题下总体出现重复和泛化的问题,需要引起警惕。
代表们表示,通过会议期间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开阔了学术视野,激发了工作热情,向老前辈学习了治学的严谨学风,向青年人学习了蓬勃的学术热情,大会发扬了本会长期坚持的团结和谐、注重学术的优良传统,开得务实而圆满。大家对主办单位安徽中医学院的热情接待和周到服务表示满意和感谢。
会议决定,2010年3月在北京举办中医医史文献与医古文教师进修班,委托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2010年8月在长春举行医古文分会第十九次年会,由长春中医学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