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大会”暨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共同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和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共同参加的“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大会”于11月14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叶克东等领导出席了本次大会。本次大会的主题为“加强两岸中医药合作,促进两岸中医药发展”,来自两岸中医药界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人士120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共同探讨了中医药的交流与发展。本次大会分为中医药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学术交流、中医骨伤疾病学术交流以及中医风湿病学术交流三个分会场,与会代表围绕两岸中医药研究新技术新方法,两岸中医药合作发展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热烈的研究与探讨。
中医骨伤疾病学术交流分会场结合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四次学术研讨会,围绕中医骨伤疾病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主任委员孙树椿首席研究员首先为本次研讨会做了“中医骨伤科发展现状”专题报告。孙树椿首席研究员在报告中认真地回顾了中医骨伤科的历史发展和当前的学术流派,充分肯定了国内骨伤科的发展和所做的贡献,强调了近些年教育、科研和学术研究在中医骨伤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于今后的发展和任务重点提出挖掘与传承全国老一辈中医人的经验和学术思想,使这些祖国的文化和医学瑰宝在我们的努力下发扬光大;加大、加快骨伤科的科研工作,将祖国医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使骨伤科学更具科学性、先进性;促进骨伤科学的横向发展,加强国家与地区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使中医骨伤科走向世界,服务于全人类。最后孙树椿首席研究员讲到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原定于与风湿病分会联合在厦门举办“海峡两岸骨伤、风湿学术交流会”,后改在北京,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和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共同全力组织本次大会,本次中医骨伤疾病学术交流分会场参加代表300人,收到学术论文120篇,对骨伤分会的全体代表以及会务组同志表示深深感谢。
本次学术研讨会共有海峡两岸的26位骨伤科专家教授进行了专题演讲。在学术交流专场,对于中医骨伤科学的现状与发展,金鸿宾教授再次提出了“中国接骨学CO”的概念及其必要性;谭远超教授对中医骨伤科的特色优势与现代化作了详细的阐述;台湾专家黃蕙棻则介绍了台湾骨伤科学的传统与现代,王和鸣教授介绍了福建省中医药对台交流动向及发展趋势。在临床研究专场,朱立国教授介绍了旋提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与机理研究,张军教授在中医手法规范化研究中系统介绍了手法松解肩凝症的诊疗操作规范,赵文海教授就膝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进行了探讨,王庆甫教授进行了旋转托扳手法治疗学龄青少年颈痛的初步临床观察和体会报告,王拥军教授介绍了中医药防治骨退行性病变的研究,此外邓有章教授、王平教授、闻辉教授、张永红教授、高景华教授分别围绕临床技术专题进行了精彩发言。在理论交流专场,韦贵康教授提出的脊柱慢性病损发病新特点,赵平教授介绍了腰突症手法原则演变,谭明生教授系统介绍了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治疗策略,詹红生介绍了手法矫正寰枢关节‘骨错缝’的有效性研究,此外,李盛华教授、李先墚教授、陈福林教授、杨海韵教授、林定坤教授、廖庆龙教授、吴夏勃教授、谢兴文教授分别围绕骨伤理论以及诊疗特色进行了精彩交流。
闭幕式由王和鸣教授、张军教授主持,指出近年来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在主任委员孙树椿首席研究员带领下取得了很大发展,此次研讨会内容丰富,与会代表普遍感到不同程度提高了对骨伤科的整体认识,不仅加强了两岸学者之间的交流,还提供了相互学习的平台,坚定了弘扬祖国医学的信心,大会在海峡两岸同道的掌声中胜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