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暨委员工作会议会议纪要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20次全国学术交流会于2008年9月25日至9月28日在金城兰州顺利召开。来自全国27多个省市的150余位脾胃病专家、学者、代表参加会议。到会的领导和专家,甘肃省卫生厅刘维忠厅长、甘肃省卫生厅李从文常务副厅长、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鄢卫东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名誉主委李乾构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张声生教授,甘肃省中医院李盛华院长等出席了开幕式。
本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近380余篇,专家评审后有350篇论文编入《论文汇编》参加了学术交流,其中30篇参加了大会交流,会议首先就消化道肿瘤、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和孟河学派等的学术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又对脾胃肝胆疾病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多层次的交流,涉及到脾胃病的各个方面,内容丰富,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体现了脾胃病学科的发展趋势。代表们济济一堂,互相交流,传递信息、共享了脾胃病研究最新成果、达到了以提高临床疗效为中心的学术水平的目的。
会议期间召开了委员工作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会议议程。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张声生教授做了2007年度以来的工作总结报告。一方面,脾胃病分会继续承担了科普、义诊等社会工作,同时撰写了中国科协的“2008年度脾胃病学科发展报告”共1万字和总会布置的“近10年脾胃病临床研究进展报告”共3万字;另一方面,学会通过多学科合作、联合攻关等方式,申请和承担了包括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在内的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提高了学科的竞争力。会议期间全体与会委员就“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讨论稿)”进行了讨论,初步达成共识。最后,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李乾构名誉主任委员传达了近1年来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会主要会议文件的精神。
在充分遵循“中华中医药学会分会管理办法”和2006年脾胃病分会换届选举的指示精神,注意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学术队伍及考虑委员地域覆盖面等因素指导下,脾胃病分会全体与会委员讨论将一些属于脾胃病国家级重点学科或专科的学术带头人、以前学术薄弱的地区适当增加委员,一致通过将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病研究所周福生、广东东莞市董明国、甘肃省中医院舒劲、山西省中医院苏娟萍、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黄贵华、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李贵贤、武汉中西医结合医院时昭红、广西柳州市中医院谢胜、北京宣武区中医院魏玮新增补为脾胃病分会委员。
会议就脾胃病分会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研究,对学术建设、科学宣传、信息交流等各方面工作进行了初步的安排,主任委员张声生教授布置了《中医消化病400问》的编写工作,并冀望为中医脾胃病学术发展做更多的实事,为中医脾胃病学科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讨论决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21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将于2009年9月上旬在广东深圳召开,会议内容侧重中医药诊治脾胃病急症理论、临床和实验研究,委托深圳市中医院承办。对因工作、身体等原因未能出席本次会议的委员,大会委托秘书长和副秘书长向其传达会议的精神。
本次会议得到了甘肃省卫生厅、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甘肃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甘肃省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二00八年九月二十八日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