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10月18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共同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2025年中医肿瘤学术年会”在福建省福州市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以“守中医优势,创临床新效”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场全景图
国医大师杨春波,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宗友,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中心主任侯炜,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李红,福建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林生,全国名中医贾英杰等出席开幕式。
李宗友致辞
李宗友首先肯定了肿瘤分会以往的工作成绩,同时对分会今后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他指出,分会需坚持党建引领、以学术促发展;聚焦“四个面向”,面向科技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面向经济主战场,加强学术引领;着力打造学术品牌,扩大影响力;要强练内功,提升分会服务能力。
李红致辞
李红表示,省委省政府坚持中医药战略已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建立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工作站,实现省市县三级覆盖等举措,大力支持中医药工作,同时也针对分会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提出了具体建议。
林生致辞
林生致欢迎辞,介绍福建中医药大学的基本情况和近年来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期待通过大会与全国中医肿瘤领域的顶尖专家与骨干力量进行深入交流,凝聚学术共识,携手助力中医药在肿瘤防治领域焕发更大活力。
特邀报告环节,杨春波系统梳理了“脾胃理论的核心内涵及其在中医学术体系与肿瘤临证实践中的关键地位”,分享了自己在辨证思路、方药应用等方面的经验。
孙阳教授围绕“子宫内膜癌从治疗前精准评估到治疗后疗效监控等全程管理策略”作报告,强调了中医药在子宫内膜癌全周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特邀报告与专题讲座环节汇报、现场互动
专题讲座环节,李灿东教授围绕《黄帝内经》中“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的养生理论,从四气五味、因地制宜、饮食误区等方面阐释了“食饮有节”对于肿瘤患者的重要性,倡导以“道法自然”为核心的健康六要素。
刘延庆教授围绕“〈伤寒论〉与癌毒、络瘀等病机的相互联系”作报告,强调中医肿瘤辨证要以六经辨证为纲,八纲辨证为目,辨病辨证相结合,提升临床疗效。
侯炜教授围绕“非小细胞肺癌中西医结合防治中重要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进展”作报告,强调肺癌免疫治疗时代背景下的中医药机遇与挑战,并指出高质量的循证医学研究是提升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方面。
专题论坛环节讲座与现场讨论
专题论坛环节分为临床实践、技术应用、理论传承、青年之声、临床医案分享、前沿研究论文汇报等6个单元,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多癌种、跨学科等展开汇报交流。
会议期间,肿瘤分会召开了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常务会议。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