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25年9月26日

    2025年9月5日-7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天津市成功召开。本次大会以“传承 创新 协作 发展”为主题,设置了1个主论坛、6个分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教育、科研、医疗机构等近800多名专家、代表线下参加了会议,线上参会3万余人。

会议现场

    国医大师、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陈俊峰,天津市中医药学会会长李庆和,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于春泉,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张俊华,天津市医药学(协)会管理办公室主任常文青,天津市中医药学会秘书长苗富来,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院长毛静远,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院长朱明军,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樊官伟等出席开幕式。

    张伯礼在致辞中指出,历经千年传承,中医在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个体化治疗以及慢性病管理等方面显示出特有优势,中医药融合发展是促进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坚强保障。中医药工作者要将传统医学的经验与现代研究方法相结合,进一步促使中医药更好地造福于广大患者,为中医药传承发展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国医大师、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致辞

    陈俊峰、李庆和、于春泉、张俊华、朱明军、樊官伟分别致辞,为心血管病分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陈俊峰致辞

    在主旨论坛上,张伯礼院士作了题为《数智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介绍了数智赋能中医药的成果和发展,明确表示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成果和技术方法,巩固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以中医药现代化全方位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张健教授作了题为《心脏淀粉样变的诊治进展》的报告,讲解了心脏淀粉样变的定义及分型、诊断要点、治疗进展等内容,强调提高诊断意识,做到早期干预。张俊华教授作了题为《传统医药良好临床试验(Good Clinical Trial-TM)罗马共识》的报告,指出评价中医药和传统医药的临床疗效需要既符合现代科学研究通则又兼顾传统医药特点的良好临床研究,包括良好问题、良好设计、良好终点及良好合作。朱明军教授作了题为《心血管慢病中医防控循证研究》的报告,介绍了中医在心血管慢病防控中开展的一系列循证研究和重要成果,为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同时表明未来要建立发挥中医药优势的心血管慢病中西医结合防控模式,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提供研究路径。胡元会教授作了题为《天礞羚角方调控线粒体氧化应激治疗房颤的机制研究》的报告,介绍了痰热内扰型房颤的病机特点,通过多项基础研究阐释了天礞羚角方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房颤提供新思路。毛静远教授作了题为《心力衰竭中医证候诊断规范》的报告,从立项背景、制定流程、规范应用和应用举例四个方面介绍了该诊断规范的重要性、良好的可行性、信度、效度和诊断性,为心力衰竭中医证候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崔京艳主编作了题为《中医科研论文写作及投稿要点》的报告,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中医科研论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促进中医药工作者能更好的展示科研成果。

主旨论坛

    会议设有6个分论坛,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论坛围绕中医药在冠心病中的作用机制、急危重症的救治策略、中医理论创新等方面进行学术探讨,展示了中医药在冠心病管理中的前沿进展。心力衰竭论坛聚焦指南变迁以及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心衰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防治策略和机制,对中医药防治心衰的独特价值进行学术交流。高血压论坛聚焦高血压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探讨了中医药在全程管理、靶器官保护及难治性高血压领域的应用与创新。心律失常论坛以“房颤”和“双心”为焦点,全方位展示中医药在心律失常现代诊疗中的作用与价值。基础研究和青年论坛通过中西医结合以及AI在机制探索和技术创新的运用,展现了中西医结合研究向“临床问题驱动、尖端技术赋能、微观机制深入”的方向飞速发展。心脏康复和慢病管理论坛从智慧整合防控、中医仿生理论、慢病管理模式等方面探讨心脏康复和慢病管理的新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论坛

心力衰竭论坛

高血压论坛

心律失常论坛

基础研究和青年论坛

 

心脏康复和慢病管理论坛

    会议期间,召开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心力衰竭中医证候诊断规范》、《救心丸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发布会及国医大师阮士怡学术思想传承系列研究启动仪式。同时,天津市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湿浊痰饮类病理论在心血管领域应用研讨会、全国名中医毛静远教授学术经验交流会和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研究进展学习班”顺利举行。

    本次会议不仅实现了心血管疾病前沿技术、创新理念的深度碰撞,更搭建了一个交流经验、凝聚共识、促进合作的高水平交流平台。心血管分会将以本次会议前沿成果为支撑,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升级,强化中西医协同诊疗能力,加强人才培养,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携手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