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至17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调剂与合理用药分会、北京中医药大学共同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调剂与合理用药分会2025学术年会”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加强中药调剂规范,促进中药合理用药”,来自全国中医药院校、医院、科研院所等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参会代表合影
教育部科技司原副司长娄晶,科学技术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原副主任肖诗鹰,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调剂与合理用药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刘铜华,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王智民,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县委书记金鸿,楚雄州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晁建伟,楚雄州委卫生健康工委书记祝春燕,中药调剂与合理用药分会秘书长、双柏县人民政府挂职副县长吴丽丽,全国老药工陈井太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药调剂与合理用药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苗明三主持。
肖诗鹰在致辞中指出,中药调剂学是中药学领域中侧重中药调剂实践与规范的分支学科,具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连接中药供应与临床应用。未来将进一步整合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创新资源,聚焦中药产业发展需求,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成果转化,助力提升基层中药服务能力,为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刘铜华指出,北京中医药大学已在双柏县布局生态种植、健康产品研发与人才培养,落实高校对口帮扶,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体系。围绕道地药材黄金等资源优势,解决种植、加工、调剂关键问题,推动楚雄中药产业升级,实现学术落地、产业增效、百姓增收。
晁建伟指出,双柏县具有深厚的传统医学底蕴,楚雄州已出台专项政策打造“彝药之乡”品牌,目前已建成种植、加工、科研、流通、康养的全产业链体系,将鼓励国内外机构搭建新型研发平台,支持重点项目申报与成果转化,推动楚雄彝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学术研究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开幕式嘉宾致辞
主旨报告环节,王智民作了题为《药食两用,食疗养生——走进中医药的智慧宝库》的报告,倡导三因制宜,以双柏黄精为例阐述长期小量嚼服可轻身延年的养生功效,强调“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情志调达”,为药食两用理论的现代实践提供新思路,推动中医药食疗智慧与地方特色药材资源融合,助力健康养生理念普及。
刘铜华作了题为《杜仲治痿与抗衰老的合理应用》的报告,提出“痿病肾为本,杜仲补肝肾”新思路,突破“治痿独取阳明”旧框架;建立“三降四护六抗”养生体系,给出八组经典药对及煲汤配伍、禁忌用量方案,为临床延缓衰老、精准用杜仲提供规范。
苗明三作了题为《鲜药囊泡及应用》的报告,指出鲜药活性能量优于干品,囊泡技术可完整保留细胞活性,探索建立鲜药冷链体系,为中药活性保存与临床转化提供方法论支持。
广西中医药大学杨力强教授作了题为《中医思维及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症的用药规律》的报告,系统梳理肝阳上亢等五种证型用药规律和特点,突出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剂量加减与靶点对应,彰显中药多环节、安全长效优势,为高血压及低血压相关眩晕提供可复制的辨证用药范式。
北京中医药大学杨勇教授作了题为《中药配伍在合理用药中的运用》的报告,以阴阳、气血、收散、补清消散多维配伍理论为核心,构建“辨证-配伍-减毒增效”决策模型,为临床合理组方、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疗效提供简明路径与范例。
本次会议通过多维度学术交流与实践分享,为中药调剂与合理用药领域人才搭建高质量学术平台,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地方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注入新动能。
专家报告1
专家报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