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至21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研究分会、陕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研究分会第34次学术研讨会”在陕西省咸阳市顺利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论文集收录论文71篇。
陕西中医药大学校长杨晓航、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研究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王育林、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研究分会主任委员杨东方、陕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书记刘泽峰等参加开幕式,陕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处长杨锋主持开幕式。
大会报告环节,王育林以《谈医学名物词研究》为题,深入剖析了医学名物词在中医古籍中的重要性以及研究现状,通过丰富的案例展示了名物及名物词的内涵、中医名物词特征、研究方法与考订任务,为从事古籍整理和中医文献研究的学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上海中医药大学张如青教授做《中国古代早期祝由初探——基于北大秦简祝由方的研究》报告,通过对北大秦简中祝由方的详细解读,揭示了早期中医祝由术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及其在古代医学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为中医文化多元性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
中国中医科学院张瑞贤研究员做《聊聊毕业论文》的主旨报告,结合自身丰富的科研实践和评审经验,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毕业论文选题、研究方法选择、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关键要点,为青年学子们提供了极具实用性的意见和建议。
陕西中医药大学李亚军教授以《中医药文化研究四论》为主题,对中医药文化体系现有建构的原则性思路与方法、内关联逻辑、生成逻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论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观点,为推动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学术论坛环节,王兴伊、卜菲菲、周燕、段鸣鸣、周祖亮、周艳红、于业礼、陈一凡、包伯航、罗彦慧、孙婉、苏星菲、鄢梁裕等分别作报告,涵盖了医古文教学、古代医籍研究、医学语言文化、中医药历史等多个方面,充分展示了当前医古文研究领域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青年论坛共选出12篇高质量论文进行汇报交流。众多青年学者和研究生积极发言展现成果,围绕古籍传播、区域医学史、出土医方、经典考释、民族医药文献等丰富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各位评议人对上述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选题、研究方法、问题意识、学术延展性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有效助力青年学子进一步完善研究思路、提升学术水平。
本次学术研讨会内容丰富多彩,为医古文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与融合,推动了医古文研究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