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聚焦学科发展前沿 共探中药传承创新——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2025年工作会议在广西南宁成功召开
发布日期:2025年7月31日

    2025年7月11日至14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广西中医药大学共同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2025年工作会议”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成功举行。本次会议围绕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议题,聚焦临床中药学学科发展报告研究课题线下推进,展开深入研讨与务实交流,来自全国中医药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的8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

参会专家合影

    广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肖健,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名誉主任委员高学敏、钟赣生,名誉副主任委员邓家刚、吴庆光,主任委员张建军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分会副主任委员郝二伟主持。

    肖健在致辞中,介绍了广西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教育、科研及临床实践方面的特色成果,强调临床中药学学科发展报告对凝聚学界智慧、引领学科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指出这既是推动学科规范化建设的关键抓手,更是助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实践。

肖健致辞

    高学敏阐述了临床中药学学科发展报告的学术价值,强调这不仅是分会践行学术使命的核心任务,更是为学科发展凝共识、筑根基、拓新局的重要举措。明确学科边界与核心研究方向,为高校课程设置、科研项目选题提供实践依据,推动临床中药学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高学敏致辞

    张建军系统介绍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委托课题《临床中药学学科发展报告研究》的立项背景、意义及进度安排,厘清报告框架逻辑、凝练核心研究内容、优化研究方法路径、攻克学术撰写难点的重要契机,将为高质量完成报告奠定坚实基础。

张建军致辞

    学术报告环节,广西中医药大学邓家刚教授作了题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思考与实践》的报告,围绕中医药核心理论,探讨现代科技与方法的创新性应用路径,为临床中药学学科“守正创新”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张建军作了题为《新中药药性研究策略与范式》的报告,深入分析中医药现有研究瓶颈,前瞻性地提出了新中药药性研究策略与方法学范式,系统阐释中药药性的现代科学内涵,为中药药性研究提供方法论参考。

    广西中医药大学李彤教授作了题为《瑶药特色与优势》的报告,系统介绍瑶药独特理论体系、特色药材及疾病防治优势,展现民族医药的深厚底蕴与现代应用价值。

    此外,澳门科技大学陈卫平教授和福建中医药大学王英豪教授分别进行学术报告。

专家作报告

    会议还安排了临床中药学学科发展论坛,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分会秘书长王景霞主持专家研讨,围绕报告撰写、核心观点、框架结构及重点难点问题解决路径展开深入论证,商讨并明确下一阶段具体工作计划、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赴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为报告中民族药资源等内容撰写提供实践参考。

王景霞主持

专家讨论

    本次会议有效推进《临床中药学学科发展报告》撰写工作,明确撰写思路与核心方向,为报告高质量完成提供关键支撑,为中医药守正创新及临床中药学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