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求实项目成果1:典型地区中医病种付费改革实施效果与建议
发布日期:2024年2月8日

    支付方式改革是医保改革中的“牛鼻子”,国家医保局成立后,此项改革全面提速。全国正在大力推进DRG和DIP两大付费方式,截至2022年底,285个统筹区开展DRG/DIP付费改革,部分省份及改革地区探索了DRG/DIP改革与中医药按病种付费协同推进。

为结合典型地区的中医病种结算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中华中医药学会求实项目立项了《典型地区中医医保付费改革影响及效果评估》研究(2023-QSDXWT-03,结合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分析和建议。

    一、典型地区实施效果

    项目组选择6个城市,根据2022年结算数据,分别从病种规模、费用结构、基金支付和患者受益4个维度对中医病种付费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

    一是整体来看,各地实际结算病例数量差异较大,从几百到近万例不等,各地的病种类别也有较大差异。

    二是按中医病种结算的病例占住院费用比重仅为0.2%-2%,当前影响程度有限。大部分结算病例集中在头部中医院,但占比也并不高,该占比也仅为0.7%-2.9%。

    三是相较DRG/DIP全病种,住院报销比、平均住院日、次均住院费用中医病种具有一定优势。中医病种住院实际报销比均高出DRG/DIP全病种。

    四是从基金结付率来看,中医病种结付率明显优于DRG/DIP全病种,但中医病种结余在总结余中占比普遍不高。

    五是中医病种结算病例科属类别在一个地区内相对集中,地区间差异较大。有的地区以内科类为主,有的以疼痛科和骨科为主,还有的以肛肠科为主。

    二、几点建议

    (一)探索多元复合付费方式下各种付费方式搭配使用。

    一方面,积极探索多种付费方式并行。一是在国家层面统筹推进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遴选确定中医优势病种,合理确定中医优势病种付费标准并实施动态调整。二是对提供服务主体的中医医院,针对中医药服务特点设置机构差异化调节系数,给予倾斜激励,体现中医诊疗特色和资源消耗特点。三是探索中医病种按床日付费、日间病种付费、基层按人头付费等。

    另一方面,推进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探索对医共体实行总额付费并给与适当倾斜。结合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的紧密型医共体,实施以医保打包支付激活“利益共同体”,在总额包干预算下,在总额预算上适当倾斜,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落实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

    (二)基于远近考虑分阶段推进中医病种付费改革。

    近期适宜推行中医优势病种付费+对中医院设置差异化政策调节系数的办法。

    一是推行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针对遴选中医优势病种,合理确定付费标准并实施动态调整。可分为三种情形:其一,同病异治、同效同价。对于以纯中医治疗或以中医特色治疗为主的中医优势病种,对确定分值/权重时予以倾斜。其二,同病加治、增效增价。对于以西医治疗为主,增加中医特色治疗服务后能给患者带来明确获益,适当提高该病种分值/权重。其三,同病同治同价。对于中西医并重的病种,采用中医治疗达到与西医手术同等疗效,实行同病同治同价。

    二是对中医院设置差异化政策调节系数。即在原有统一的差异系数基础上,对达到考核值的中医院所有病组增加中医政策系数,给予一定的倾斜激励,可根据考核结果细化分段设置激励系数。

    远期可基于医保医疗大数据,单独创建体现中医元素的中医DRG分组系统。在国家层面组织开展相关工作,参照DRG分组思路和框架组织实施,既相互衔接、又各自独立,构建体现中医元素的独立的中医DRG分组系统。

    (三)适应支付方式改革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DRG/DIP内在追求临床诊疗服务更加“优质低耗”,中医院既可以用于病种层面的数据分析,促进提质增效降耗,如提升内部运营管理水平和效率、规范诊疗行为和优化临床路径、推动临床学科发展与多学科协作、建立“优绩优酬”的绩效分配机制。构建中成药综合性价值评估体系和中医优势病种循证评价体系,筛选更加适宜、更加经济,具有更高“性价比”中医药服务。从临床价值、经济价值、患者价值、社会价值等方面构建真实世界数据证据,为确定支付单元、支付标准提供证据支持,为政策调优提供支撑。

    综上,医保、中医药等相关部门要抓住支付方式改革的战略机遇,促进中医院守本色创特色,让更多群众享受特色突出、疗效确切、先进成熟、经济适宜的中医药服务,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作者介绍:张立强,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智慧数据室主任、研究员。近年来,主持/参与国家及地方医保部门委托的多项课题研究,包括医疗保障规划、支付方式改革、中医药管理等。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