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是科技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党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科研作风和学风建设,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规范中医药行业学术行为,提高新时代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产业、管理人员的学术道德素质,我们向广大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倡议:
一、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学习、继承和发扬任应秋、程莘农、屠呦呦等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坚持立德为先、诚信为本,勇做中医药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健康中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二、坚守科研诚信底线和科研伦理规范
保证中医药科研数据客观、真实、完整,保护受试者的合法权益和个人隐私,注重动物伦理原则的实施,遵循相应的生物安全和科研管理规定。规范引用和使用他人观点、数据及文献,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反对无实质学术贡献者“挂名”,尊重和维护成果贡献者在成果署名、知识产权归属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反对一切不端学术行为。
三、加强科研数据及成果管理
保证科研档案与科技报告系统、真实,确保关键过程可重复、关键结果可检验,按规定管理、留存原始数据资料。公布突破性科技成果和重大科研进展应当经所在单位同意,推广转化科技成果不故意夸大技术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不隐瞒技术风险,确保经得起同行评、用户用、市场认。
四、反对科研领域“圈子”文化
坚持“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抵制各种利益纽带和人身依附关系。坚持学术民主,就事不就人进行争论和争鸣,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公正负责地参加项目评审、人才评价和机构评估等活动,抵制各种人情评审,在各种评审活动中率先做到不“打招呼”,不“走关系”,不投感情票、单位票、利益票。
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传承创新,加强对项目(课题)成员、学生的科研诚信管理。主动走近公众,开展中医药科普活动,坚定传承发展中医药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积极推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良好作风学风的科技管理制度规范。自觉维护中医药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声誉与形象。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