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第23期临床优势病种系列沙龙:走进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纤维肌痛综合征”主题沙龙
发布日期:2023年5月17日

    2023年5月10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会承办的“第二十三期临床优势病种系列(纤维肌痛综合征)青年沙龙”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成功举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陈俊峰、中国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胡元会、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李梦涛、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姜泉以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朝阳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天士力研究院的20余名专家参加了本次沙龙。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胡元会院长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具有几千年文化传承的中华国粹。西医则代表着世界医疗界的智慧结晶。年青一代应该溯源追本,开拓创新,推动中西医结合,真正做到疾病能够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沙龙活动提供了一个交流讨论、互相学习的平台,为风湿事业发展贡献创新型思路和来自青年的力量。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陈俊峰指出,在二十大报告中,中央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一系列部署,大力地推动中医药的科技创新,是我们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优先方向之一。近些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按照中医药行业科技社团的功能定位,以推动中医药学术的发展和学术进步为导向,围绕中医药科技创新,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学会提出要大力开展学术活动,和各个专科分会一起,树立鲜明的创新导向,争取在推动学术发展和学术进步上,在实现思想的交流碰撞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引导发言

    梁东风:《纤维肌痛综合征现代医学诊治的问题和难点》

    纤维肌痛综合征诊断上的问题和难点:1.缺乏客观化验或检查依据;2.并未发现明确代表疾病轻重程度的诊断标志物;3.纤维肌痛综合征症状在发病期和病情较轻时期没有明确的界限;4.纤维肌痛综合征漏诊或误诊情况比较常见。

    纤维肌痛综合征治疗上的问题和难点:1.患者对于疾病的错误认知给临床心理药物的应用带来很大阻力;2.多学科会诊目前只能满足比较疑难的患者,大多数患者需要风湿科医生独自处理,风湿医生并不熟悉国际上公认的运动在内的非药物疗法和度洛西汀、阿米替林等神经心理相关用药,对风湿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思考和认识:1.纤维肌痛综合征诊治比较薄弱的原因:纤维肌痛综合征涉及多学科知识,缺乏客观的化验检查作为诊断依据;缺乏对纤维肌痛综合征等心身因素相关疾病的关注;2.应当明确风湿科医生在诊治纤维肌痛中处于核心的地位;3.风湿科医生在轻中度患者的治疗方面应该完全掌握,对于难治性纤维肌痛综合征可以与相关专科结合诊疗;4.掌握纤维肌痛综合征,不仅是对于纤维肌痛综合征病人受益,而且可以助力多种风湿病的诊治。

 

    焦  娟:《纤维肌痛综合征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优势和特色》

    中医对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认识:本病属于中医痹病范畴,二级病名为筋痹(肝痹)。目前认为本病以“肝郁气滞、痹阻筋脉”为基本病机,脏腑辨证以“肝”为核心,利用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可以完备地解释本病诸多非特异症状出现的机制,同时,证候流调也显示85%患者的中医证候与肝相关,中医辨证应以“肝”为核心。此外,也有学者认为正虚邪侵为本病的发病原因,气机壅滞、脉络瘀阻、心脾两虚、神失所养为本病主要病机;还有一部分学者提倡从经络认识本病。

    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现状:从近30年临床治疗性文献报道数量来看,纤维肌痛综合征研究相较其他常见风湿病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关注,涉及的中医治疗本病方法多样,有效率为73%~97%。目前中药复方(约占22%)和针灸疗法(约占24%)治疗本病较常见,并有中医综合疗法(约占13%)、单味药(约占12%)、气功(约占11%)、中西医结合(约占9%)、中医外治法(约占5%)和推拿(约占4%)等多种治疗方法,在个体化治疗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且安全性较为可靠。其中,中医综合疗法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本病治疗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思考和认识:1.中医疗法众多,在止痛、减轻疲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躯体功能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但大多数临床试验设计和试验结果报告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了试验结果可靠性和可重复性明显下降,且起效机制不清;2.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相当于治疗,尤其是养生功法锻炼的启动因素,利用中医理论中医风湿医生与患者沟通可能会达到更好地效果。3.在真实世界中,超过50%的患者接受中医综合疗法或中西医联合治疗,用以提高对治疗的充分响应,但联合治疗是否比单一治疗更有效,还需高质量临床证据;4.临床中医综合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策略和思路仍不清。

    本次沙龙围绕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疗难点和中西医优势、中西医联合诊疗的期待及建议等相关内容展开热烈深入的研讨,形成以下基本共识:

    1.我国纤维肌痛综合征患病率明显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与医患双方对本病认知不足导致的高漏诊和高误诊现象相关,实际患病率很可能与亚洲其他国家相近。

    2.纤维肌痛综合征缺乏具有诊断价值的特异性实验室指标,风湿专科医生是目前诊断本病的主要力量。

    3.临床医生应重视对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的教育,治疗决策的制订和执行都应有患者的参与,从以运动为主的非药物治疗到药物治疗,都应由医患双方应共同参与决策。

    4.对于纤维肌痛综合征,国内外指南均对运动疗法持百分之百强推荐意见,是目前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其群体锻炼强度和个体化运动处方仍需依托临床研究、监测设备软件等提供更多证据。

    5.对情绪问题明显的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风湿科医生可提倡患者进行我国传统功法锻炼,如八段锦和太极拳,并尝试给予度洛西汀或普瑞巴林治疗,如效果欠佳,建议进行包括心理科在内的多学科联合治疗。

    6.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常出现疼痛与疲劳、睡眠障碍、负面情绪、消化不良等非特异性症状并重的情况,此时,非药物联合中药的综合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医注重形神一体观,把握住肝郁气滞,痹阻经脉的核心病机,多采用柴胡类方为基础方进行辨证论治。

    7.2023年1月发行的《中国纤维肌痛综合征诊疗指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我国从事纤维肌痛综合征诊疗工作的各级别医院及社区诊疗中心的中医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西医医师、社区全科医师管理轻中度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给出了较为详细的循证推荐意见,对于难治患者可以与相关专科联合进行多学科会诊。

    8.本病患病率高,但难于早期防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患者依存性差。医生应更多关注纤维肌痛综合征,推动身心共治,加大对患者的科普宣传,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其依从性,从而实现医患的双向奔赴,共同促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

 

    专家观点摘记

    王玉华: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发病率较高,本病症状复杂,具有极强的挑战性,在目前所公认的运动中,如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拉伸等对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有益处,也是目前国内外指南中推荐的干预疗法,但在疾病的治疗中,如何确保纤维肌痛综合征病人按照要求做到位也是目前面临的挑战,同时,如何解决患者在运动中遇得到的具体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张永锋:纤维肌痛综合征实际上是风湿科的疾病,2022年《纤维肌痛综合征诊疗指南》中指出,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治疗应基于患者教育,从以锻炼为主的非药物治疗至药物治疗,即循序渐进的多学科治疗模式为首要原则。其中的患者健康宣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此外,鉴于目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负担等方面考虑,治疗方面应以非药物疗法为主,我国的八段锦、太极、五禽戏都很有优势。患者健康宣教和这些运动疗法可以借助APP的学习方式,形成患者交流平台,供患者一起锻炼及交流,在交流中获得鼓励及信心,帮助患者恢复社会交往,同时帮助患者更好地坚持锻炼。

    侯秀娟:纤维肌痛综合征需要多学科的交叉和联合。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的主动性较差,简单的动作设计,可以调动病人的主动性,从简单逐渐推进,从而使得更多的病人参与其中。其次,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本身存在心思缜密的特点,特别容易产生抵触心理,比如精神类的药物,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我们依据《中国纤维肌痛综合征诊疗指南》中的方法来做好症状严重程度的评估,根据严重程度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目前许多专家建议实行“体医融合”,以科学运动干预为手段,体医融合中运动处方培训部分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并应用到研究与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过程中。

    张  秦:目前临床大部分风湿科医生及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对本病的认识均处于不足状态,风湿专科医生应不断提高对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认识及诊治水平。在临床科研中,非药物疗法治疗风湿性疾病的运动标准需要依托临床研究、监测设备软件等方法提供证据支持,例如在运动时长、运动质量等方面。在充分了解患者需求的基础上,由医患双方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来实现患者被动治疗到主动治疗的心理转换,同时在诊疗的新模式上,通过促进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李光韬:提到纤维肌痛综合征,我们可能会想到极其抗拒、情绪低落、周身疼痛不适等描述词汇,医生面对这类患者,首先需要解决如何与患者建立有效沟通这一实际的问题。中国的纤维肌痛综合征患病率较国外低,首要原因是患者没来医疗机构诊治,其次因为医生对纤维肌痛综合征这一疾病的认识水平不够。许多风湿性疾病会继发纤维肌痛综合征,那么如何去早期识别有没有继发纤维肌痛综合征,可以借鉴国外的方法,比如类风湿关节炎,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做减法,将这个病人的压痛关节数量减去肿胀关节数量,超过7个就可能继发了纤维肌痛综合征,这种方法可以为医生节省不少时间,快速识别出高度疑似患者,以及时诊断和干预。

    李光宇:对于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治疗可以采用中医的思路来解决问题,如果辨证准确的话,也收到很好的疗效。临床柴胡剂应用较多,从整体观来调理患者身心健康,具有较大优势。同时,中医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众多,如针灸、刮痧、拔罐、推拿等,不仅可以快速起效,还可以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在治疗的同时应该和患者多进行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思想状态和顾虑,重视心理疏导。

    唐今扬:目前纤维肌痛综合征尚缺乏针对病因、发病机制的特效药,对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疾病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对诊疗的依从性,对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难治的、疑难的患者,确实需要多学科的联合来诊断和干预。在患者的自我管理、自身病情的监测方面,未来在线评估软件、人工智能设备的开发和应用应该可以有所帮助,有望成为真正能够执行到位、且简单易行的方法。

    王  钱: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病名很容易被患者接受,但是本病缺乏客观的评判指标,西医大夫接受起来需要有一个过程,国际上很长时间对纤维肌痛综合征是否是一个独立的疾病都存在争议,当然,现在早已获得WHO的认可。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停药后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的复发率仍然较高,那么在治疗中如何把握平稳地进行西药的减量?甚至如何把握停药的判断标准?仍非常值得探索。纤维肌痛综合征需要个体化的治疗,《中国纤维肌痛诊疗指南》在各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公开发布,相信今后的诊断及治疗方面会有很大的突破。

    靖卫霞:西药治疗炎性关节炎的疼痛,确实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于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中枢敏化性疼痛,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药物或非药物疗法。中医有句话叫做“疼轻麻重木难医”,意思是疼痛相对于麻、木这两个症状来说病情相对较轻、疗效相对较好。西医治疗是治病,中医是调病,中医注重对阴阳失衡的调和。中医治疗疼痛有多种方法,其中针刺就是很好的疗法,针刺也可以对调神有较好的作用。在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常伴有严重的焦虑问题,导致患者的依从性极差,不能配合针刺时,可以配合西药进行抗焦虑治疗,或者联合心理治疗。

    霍  金:针刺有很好的止痛效果,从针刺的角度出发,可以制订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或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纤维肌痛综合征目前较为公认的发病机制是中枢敏化,对中枢敏化的治疗可首先尝试头部的治疗,采取头针或头部的电针,由于督脉上通于脑,下通于肾,可同时进行督脉穴位的针刺治疗。这种通督疗法可加用温热疗法,在古代的文献当中,痹证属于风寒湿三气夹杂,多有提及使用温热方法来治疗痹症的方法,如艾灸等治疗。此外,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的依从性问题也很棘手,若在治疗中症状未见缓解,长期的疼痛会导致患者严重的焦虑心态,反过来又加重疼痛,形成恶性的循环。

    杨  扬:我从四个心理痛的角度来分析以下疼痛和心理的关系:一、情绪会对身体产生影响,好的情绪产生好的影响,反之,不好的情绪就会产生坏的影响;二、不良情绪会增长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力;三、长期不能有效缓解的疼痛会导致患者过度关注自己的疼痛;四、一小部分患者有诉情障碍人格特征,这类患者会一再否认自身有情绪问题。所以,在诊治过程中要牢记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这些心理痛特征。中医传统功法是情绪管理一个的很好方式,是对“形神”一体的调整,其重点是注重调神,调整呼吸,关注意念,关注动作。个人非常推荐八段锦锻炼,因为它简便易学,八段锦最核心部分就是规范地引导患者注意力的转移,从关注疼痛上转移出去。西医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有一定的优势,中医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也有自身特色,要联合起来,为患者造福。

    何  毅:纤维肌痛综合征在中成药治疗领域目前尚属空白。中医药确实经常会出现用药的经验在先而新药转化在后的情况,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一方面可以缩短我们研发的周期,另一方面可以在早期明确所开发药物的针对人群和临床定位。纤维肌痛综合征是非常能够体现中医药优势的领域,这一点毋庸置疑。很多西医所不能解释的病因和病机,其实用中医理论是可以非常好地去解释和进行治疗的。在明确本病的中医病因和病机基础上,围绕核心病机去治疗,结合中药的多组分多靶点优势,中成药新品种的开发肯定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尤其是针对“人无我有”的领域,这样的品种不仅是国内的,还是全世界的。

 

    特邀专家点评

    李梦涛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协和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中国风湿免疫病医联体联盟(CRCA)秘书长,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NCRC-DID)办公室主任,教育部风湿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Rheumatology and Immunology Research (RIR)副主编,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及首都协同创新重点项目课题负责人)

    中西医结合非常重要,从国家的政策角度来讲,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国家推广中医药的作用,服务于更多风湿免疫患者。纤维肌痛综合征疾病负担重,患病率高。从西医的角度来讲,并无无根治疾病的治疗手段,采用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

    首先,中西医目前使用统一的疾病名称去研究、讨论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群,从这点上将,中西医就有了共同的结合点;其次,从疾病评估来讲,中西医均采用压痛点、系列量表等进行患者病情的评估,这是中西医结合的另一方面。值得关注的是,对于中医而言,在应用传统医学经验的基础上,把中药验方的作用机制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从而从疗效机制上推进中西医真正结合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中医药专家也认同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方式去获取相关的证据,如此便能更好地推动中医药在风湿领域的研究及应用。

 

    特邀专家点评

    姜  泉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岐黄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区域诊疗中心、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

    从病种方面来讲,中西医的同时认可特别重要。无论是中医学西医也好,西医学中医也好,必须有双向奔赴的动作,如此才会基于临床问题,针对临床问题解决问题。其次,从诊断来讲,中西医联合发行的《中国纤维肌痛综合征诊疗指南》是十分有价值的。在今后的纤维肌痛综合征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明确以下几个问题:1.目前的诊断分类标准是否更适合中国人?2.纤维肌痛综合征在中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如何?3.如何做好患者的管理?

    同时,针对于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所出现的心理问题,中医具有天然的优势,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本病从肝来论治,以疏肝为基本治法。从患者管理来看,语言的引导非常重要。在治疗中,要给患者树立信心,从中医来讲路氏八段锦功法的锻炼注重疏肝、调神,整体调节。

 

    参会专家名单

    【中华中医药学会】

    陈俊峰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

    郭继华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展研究办公室

    莫  美    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委会副秘书长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胡元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

    【特邀点评专家】 (按姓氏笔画排序)

    李梦涛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科室主任

    姜  泉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科室主任

    【召集专家】

    焦  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主任医师

    【研讨专家(西医)】 (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玉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科室主任医师

    王  钱    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

    李光韬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

    张永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

    梁东风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

    【研讨专家(中医)】 (按姓氏笔画排序)

    张  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风湿病科主任医师

    李光宇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风湿病科副主任医师

    侯秀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病科科室主任医师

    唐今扬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风湿病科科室主任医师

    靖卫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

    【交叉学科专家】 (按姓氏笔画排序)

    杨  扬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科主治医师

    霍  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脑病科副主任医师

    【产业专家】

    何  毅    天士力研究院专业院长

 

    本期召集专家简介:

    焦娟:

    焦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美国梅奥医学中心访问学者,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秘书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免学专业委员会纤维肌痛学组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免疫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发表英文SCI论文以及国内核心期刊专业论文50余篇。

 

    链接: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