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第三届中医药传承与现代化国际论坛胜利召开
发布日期:2022年9月21日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承办的“第三届中医药传承与现代化国际论坛”于9月17日胜利召开。本次会议以“创新·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共邀请14位国内外心脑血管研究领域以及临床研究方法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医药干预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学、临床实践、机制研究等方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学术分享。

    大会开幕式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秘书长、东直门医院常静玲教授主持,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孙塑伦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王显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孙永章副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徐安龙校长分别进行了致辞,强调传承中医药文化,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中西相融、博采众长的观点,共同传递出合作共赢、实现中华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的美好愿望和为全人类共同健康贡献中医药智慧的殷切希望。

    中华中医药学会孙永章副秘书长提出,希望有更多的广大医学同仁能通过本次会议的交流与学习,及时共享心脑疾病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进展,不仅有助于解决临床中的瓶颈问题,而且有助于培养更多兼备国内、国际视角的创新型人才,共同推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优势互补,为维护人类健康作出新贡献。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孙塑伦教授 致欢迎辞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王显院长 致辞

 

中华中医药学会 孙永章副秘书长 致辞

 

北京中医药大学 徐安龙校长 致辞

    本届论坛首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高颖教授作为开场专家,进行主旨报告,介绍中医药防治缺血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等疾病的研究进展。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高颖教授 作主旨报告

    随后进行上午的主题报告,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文师吾教授分享了多年从事临床试验研究的个人经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Linda Li-Dan Zhong副教授以中风为例,阐述在制定中西医协作临床指南中的理论、方法;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吴焕林教授讲述了冠心病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状态针药同治方案的最新科研成果;美国哈佛医学院孔健副教授作“迷走神经刺激及其潜在应用”的学术报告;荷兰莱顿大学王梅教授结合系统生物学,对中医药干预心血管系统疾病进行研究和探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史楠楠研究员共享了关于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制定与评价模式的研究成果。

国内外专家精彩报告—上午场

    下午的报告由香港理工大学Georg S. Kranz助理教授开场,展示了脑刺激疗法的最新进展;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Ji-Soo Kim教授分享了包括血管性眩晕、眩晕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李树人教授总结了在阿兹海默病研究领域的影像学研究现状,并表达了新兴的分子成像技术在未来的展望;日本日中医药健康协会马骥副会长分享了其在糖尿病和失眠穴位精准治疗的经验,并对其医工结合的尝试进行展示;北京中医药大学德国魁茨汀医院戴京璋教授介绍了他在德国魁茨汀医院应用中医诊治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成果;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赵明镜研究员作“心衰后认知障碍的临床评价、危险因素及机制的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北京中医药大学唐民科教授分享了三七总皂苷对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代谢通路的调控作用。

国内外专家精彩报告—下午场

    本次会议学术报告分享了国内外心脑研究领域的前沿科研成果及有效临床经验总结,有助于心脑血管研究领域的诸位专家、参会人员进一步开拓中医原创思维的新实践、新应用、新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推进中医药防治心脑系统疾病发展并拓展学科学术内涵。

会议主持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本次国际论坛紧紧围绕创新·发展·合作·共赢的主题,将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紧密结合,体现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线上和线下的同仁们均反映本次国际会议内容丰富新颖,发挥了多学科交叉,为中医药防治心脑疾病的研究带来了崭新国际视野,为推动中医内科学科发展、培养中医内科国际化人才贡献了力量,与会专家均表示收获颇丰,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