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2022年学术年会在京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22年9月2日

    2022年8月28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2022年学术年会在北京顺利召开,大会以“凝心聚力,深度融合”为主题,分为“大师名医论坛”、“急诊科发展论坛”、“新冠肺炎中医药治疗中巴国际论坛”和“青年论坛”,采用线下和线上直播的形式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担任大会主席,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国医大师陈绍宏等专家线上出席。本次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通过线上观看直播的参会者人次超过16万。

    会议开幕式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副秘书长郭玉红主持。
    首先,刘清泉主任委员进行开幕致辞,希望此次会议能对推动中医急诊的学术发展发挥一定的作用。他表示,中医几千年发展的最大优势是在应对疫病和传染病方面,面对此次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医正在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已有若干篇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的救治中是有效的。三年多来,全体中医急诊人一直冒着风险奔赴在一线,在大大小小近百场的疫情应对过程中,处处都有中医急诊人的身影,“可以说,中医急诊同仁在这三年中展现了我们的勇气、担当,也展现了我们的能力。”战斗依然在进行中,他期待大家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的同时,在整个中医急诊人才培养上,多下功夫。“通过努力,在未来几年中,争取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中医急诊人才。”

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刘清泉致辞

    受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的委托,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主任庄乾竹宣读了王秘书长的讲话。王秘书长的讲话充分肯定了急诊分会在历届主委的带领下对中医急诊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新冠疫情期间中医急诊人所做的付出和贡献,并提出了殷切的期望。讲话中指出,当前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积极参与防控救治,为落实动态清零的总方针,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发挥了积极作用。近三年来,在各地的疫情防控中,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的专家们都冲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贡献了中医的智慧。同时,对急诊分会的工作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要坚持不懈抓党建,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党的二十大的顺利召开。二是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要梳理、挖掘并传承好古代医籍中与疫病防治有关的经验。三是要加强中医药急诊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培养。四是要发挥急诊分会的组织优势和专家优势,积极参与新冠疫情防控,并及时总结经验,与大家及时共享抗疫的最新经验和成果。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主任庄乾竹

 

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副秘书长郭玉红主持

    在“大师名医论坛”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指出“要大力培养专科技术骨干,要注重高层次急诊平台的搭建,要集合力量集中攻关学科重点难题,急诊学科才能取得长足进步”,国医大师陈绍宏提出“希望各医院院长、急诊科主任发挥带头作用,完善中医急诊科室设备,扩展中医急诊科室治疗范围,从而培养基层队伍专业认同感和事业心”,全国名中医张忠德、梅建强、崔应麟分别就“岭南流派急危重症中西医救治的融合与发展”、“燕赵之地急危重症中医救治的实践与思考”、“《伤寒论》与急危重症”进行了精彩报告。随后,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刘清泉、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展研究办公室主任张霄潇还分别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项目、“中国中医药临床案例成果库”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该环节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刘清泉和副主任委员孔立共同主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         国医大师陈绍宏   全国名中医张忠德                    全国名中医梅建强

             全国名中医崔应麟            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副主任委员孔立

 

    在“新冠肺炎中医药治疗中巴国际论坛”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巴基斯坦中医药中心主任刘新民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刘清泉、卡拉奇大学国际化学和生物科学中心(ICCBS)教授穆罕默德·拉扎·沙阿、香港浸会大学协理副校长卞兆祥和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荣誉教授林顺潮围绕疫情背景下中药国际化发展策略思考、中医药应对新冠病毒感染的认识、中医药能否减轻Omicron感染的重症及死亡以及上市后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巴基斯坦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临床研究与结果进行了讨论。

    同时段召开的“急诊科发展论坛”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副秘书长方晓磊主持。论坛采用网络会议的形式,参会的急诊分会主委、副主委和部分常委围绕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中医急诊科的现状与发展、中医急诊科人才队伍建设及下一步活动计划展开了深入讨论,并对当前中医急诊科面临的困境与机遇,青年人才培养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并达成了共识。刘清泉主任委员指出“急诊科是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而危急重症临床疗效是急诊科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他要求青年医师要多实践、多交流,在实战中成长。

    “青年论坛”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孔令博主持。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主任丁邦晗以“医教研三管齐下,推动中医急诊传承创新”为题分享了中医院的急诊科如何做到医教研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并介绍了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的“光”文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急诊科兼教研室主任方晓磊围绕“三十而立,规划人生”为中医急诊青年医师的事业规划提出了很多切实的建议并强调“三个十年,五五为续”。随后,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中西医结合所所长贾维刚、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重症中心副主任郝浩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陈腾飞分别分享了他们在新冠疫情期间跟随前辈、老师深入抗疫一线的经历和体会。

    最后,刘清泉主任委员进行总结发言,他指出,张伯礼院士和陈绍宏国医大师对我们急诊学科提出了更高的展望和新的要求,我们作为后辈应为之努力,不可辜负他们的期望;三位全国名中医分别梳理了岭南学派、燕赵医家和《伤寒论》中有关危急重症的学术思想,为今后的中医理论发展指明方向;中巴国际论坛上讲述了上市后中成药对于新冠肺炎在不同地区的临床研究,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青年论坛的丁邦晗、方晓磊主任分别表达了自己对急诊科室、急诊科青年医师未来发展的建议,三位青年医师也分享了自己疫情期间的跟师心得。

    刘清泉主任委员希望通过此次学术年会能够使线上和线下的同仁们有所收获,急诊分会要抓住中医药发展的大好形势和机遇,团结协作、勇于担当、恪尽职守,继续推动中医急诊学科发展、加快中医急诊人才队伍建设,为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供稿)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