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国际交流
第十八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暨第九届中西医结合血管病学大会召开
发布日期:2022年8月26日

    8月20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等联合主办的第十八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暨第九届中西医结合血管病学大会在广州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黄璐琦,钟南山、姚新生、吴以岭、高天明、张运、于金明、贾伟平等众多两院院士以及来自海内外10万余名医学专家学者和业界同仁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齐聚大会。本次大会在国内20余个省市设立3000多个视频分会场,同时有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设立视频分会场。通过此次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共享中医络病理论科技创新转化成果、共谋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共同探讨中医药守正创新对推动中西融合的重要意义。

大会现场

    会议以“络病理论原创结合现代科技 践行守正创新促进中西融合”为主题,展现了络病理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产生的一系列创新成果。

    络病理论经过40余年的研究,将中医整体思维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系统构建络病研究三大理论框架——“络病证治”“脉络学说”和“气络学说”,形成指导临床疑难杂病、“脉络—血管系统病”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类疾病的系统理论,创立了“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

    近年来,以络病理论指导临床重大疾病防治,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并发症、肿瘤等慢性病管理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提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等血管病变的干预策略,研制出一系列创新专利中药,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理想的药物选择。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黄璐琦致辞。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黄璐琦在致辞中表示,中医络病学作为传统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近年来在理论创新和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在中医药抗疫、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慢病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络病学大会始终秉承“传承、开放、创新、融合”办会主旨,促进了海内外中医药学术交流互通,为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与走向国际贡献积极力量。

    黄璐琦提出,坚持创新创造,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疗效,坚持中西医并重,多学科融合,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中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实现新的突破。坚持做优做强,注重优势专科专病建设。进一步发掘和完善相关传统中医药理论体系,加强中医药在慢病防治方面的临床研究和学术创新,做优做强专科专病,及时总结形成诊疗方案,巩固扩大优势,带动特色发展,提高中医药诊疗服务能力。坚持互学互鉴,深化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深化医疗、科研、教育、产业、文化等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中医药国际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产业协作和国际贸易,不断提升中医药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王国辰讲话。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致辞时表示,国际络病学大会到现在是第十八届,中医药的创新除了基础研究,还要总结几千年来的理论经验及实践经验,通过提炼,创新出一些新的方药,再到临床去实践,确认有效再回到基础研究。希望对络病学的研究更加深远,促进中医药与西医药的共同发展,加快中西融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香美院士致辞。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香美院士在致辞中表示,络病理论体系为临床重大疾病防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希冀中医络病理论持续加强创新能力,为守护人类健康作出重要贡献。

广东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致辞。

    广东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在致辞中提到,中医络病学在理论创新、临床重大疾病防治、创新药物研发等各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关注。尤其是近两年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中药在应对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防控方面发挥了重大中医药优势。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樊代明、张运、王红阳、丁健等专家通过线上方式为此次大会召开送来祝福。

    在本次大会的院士论坛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张运、于金明、贾伟平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分别作题为《络》《CAPITAL中医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证据》《精准肿瘤学新实践》《血糖波动异常与津力达干预研究》的学术报告,针对络病理论研究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以及在多个疾病领域的防治价值展开深入探讨。

    在专家高峰论坛环节,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河北以岭医院贾振华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进胜教授分别作重要学术报告,探讨了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连花清瘟胶囊等通络药物在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慢性心衰、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发挥的作用。

    大会还设置了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论坛、脑血管病论坛、心律失常论坛、心力衰竭论坛、糖尿病论坛、呼吸论坛、抗衰老论坛等十余个分论坛,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来自全国多个省份的医学专家针对络病理论在各个疾病领域的应用展开热烈讨论。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