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中华中医药学会筋膜学协同创新共同体成立大会在深圳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21年6月3日

    5月22-23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深圳大学总医院等单位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筋膜学协同创新共同体成立大会”在深圳隆重举行,近500家国内公立三甲医院疼痛、康复、中医等学科的负责人现场参会,5.1万人观看了视频现场直播。同期召开了2021国际筋膜学论坛。

中华中医药学会筋膜学协同创新共同体成立大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孙永章副秘书长在线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词。他指出,近年来随着干细胞、再生医学、组织工程等研究的兴起,筋膜作为干细胞库的概念已逐渐形成,世界范围内对筋膜或结缔组织的研究引起诸多科学家的重视并逐渐深入。筋膜学是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生物医学接轨的产物,有望成为打破中西医界限的理论,架起了中、西医研究互通的桥梁。共同体成立后要通过构建共同体协作的网络、提升技术水平、搭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建立适用技术推广平台和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更好地发挥各成员单位在筋膜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协同作用,实现产学研职能互补,多学科协同参与。

中华中医药学会孙永章副秘书长在线上发表致词

    广东省政协副主席袁宝成,深圳大学副校长李永华,解放军301医院原总院长任国荃,中国工程院樊代明院士,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科学普及分会两位前任主委,英国、比利时王国、加拿大等多国驻华领馆官员等嘉宾应邀出席并致辞。

    筋膜学是以深圳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为主导的研究团队于2003年在世界上首先提出并不断完善的原创性理论与应用体系。它是基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国数字人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针灸理论的筋膜学基础研究”和国家科技部第407次香山科学会议“筋膜学研究”等研究成果凝练而成。筋膜学研究以筋膜为轴线诠释生物进化规律,创新性提出全身结缔组织所构成的筋膜软性支架网络,是细胞发挥正常功能的主要“土壤”,每个细胞的功能状态和生命活动(细胞更新)均离不开筋膜结缔组织所提供的支持(如营养)和储备(如干细胞)和信息传递等功能。通过中医学和解剖学、生理学等相结合,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筋膜为载体把中医的功效表现挖掘出来,回归中医科学化的本质,是用中医思维对人体观和方法论的一次全新理论和应用研究。

    目前,国际上开展筋膜研究和应用的机构已超过数百家,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关从业及研究人员超过百万。来自数十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正在有计划地展开筋膜学系统化应用研究,学术影响不断扩大。一个以筋膜学为基础的中西医融合新学科、新产业已初具规模,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已不断涌现。

    本次论坛是筋膜学学术领域首次国际化、专业化、高规格的合作、交流、沟通和共建,架起了中西医融合互通的桥梁,推动了中西医学术与文化交流。筋膜学突破了中医与西医的界限,既为传统的古典中医经验医学提供现代科学理论支撑,也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医学发展方向,今后将为中医药学传承与创新发展、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伟大贡献,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