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发扬中医药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二届中医药抗疫与传承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
发布日期:2021年6月3日

   为贯彻落实2020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要求,系统科学总结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经验,6月2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感染病分会、急诊分会承办,天士力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支持的“第二届中医药抗疫与传承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京举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于文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致辞,张伯礼、仝小林、谷晓红、陈榕虎、刘清泉、袁钟、杨洪军等专家作主题报告。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刘平、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主任委员张洪春共同主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于文明讲话

        于文明强调,一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进一步总结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经验。深刻认识中医药的历史地位、时代价值、独特优势和作用,增强发展自信。深入总结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经验、成果,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二要准确把握中医药规律和特点,切实推进“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从历史的、现实的及推动学术发展的角度把握规律特点,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守中医内涵规律之正,创服务当代临床防病治病需求之新,提升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时代应用价值与活力。三要充分发挥学会专家智慧作用,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注入生机活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广大中医药专家学者团结到事业发展上来。发挥学术平台作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中医药科技前沿和发展重大需求,开展质量优先、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发挥人才汇聚“传帮带”作用,为中医药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王国辰致辞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在致辞中表示,自去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华中医药学会紧密团结各分支机构和地方中医药学会,充分发挥专家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在临床支援、学术交流、防疫培训、抗疫宣传、养生康复等方面积极协作,得到业界好评。本次研讨会旨在总结中医药抗疫经验的同时,邀请业内权威专家进行主题研讨,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研讨会以“发扬中医药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中医药在人民全生命周期健康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中医药学术传承与人才培养、中医疫病学科发展、中医院应急与救治能力提升、中西医文化与优势、中药新药研发等领域,将对今后一个时期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刘平主持开幕式

       主题研讨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教授做了题为《中医疫病学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主题报告。张院士从新冠肺炎湿毒为核心、兼夹发病的特点入手,对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机制进行了分析,系统总结了中医药战“疫”的贡献与收获。张院士指出,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疫病防治中的作用,中医疫病学科的构建显示出了重要的战略意义。建设中医疫病学有利于促进中医药工作者学习传染病学知识,掌握基础技能,与急诊、内科等学科互相衔接,理论联系实际。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仝小林教授在《态靶辨治——构建中西医融合医学创新之路》主题报告中指出,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彰显的优势作用,为中医药工作者“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增添了自信。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抗击疫情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可靠疗效,应在总结中西医各自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协作。中医擅长治“态”,应在病和证之间、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态靶辨治”,搭建中西医结合的桥梁,以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坚持中西医结合道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长陈榕虎在《贯彻总书记指示精神,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报告中总结了总书记在新形势下对中医药科技工作的具体要求,对“十四五”中医药科技发展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了系统梳理。他强调,中西医并重,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中医药科技创新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主任委员谷晓红在《疫情常态下中医药教育的改革与思考》报告中审时度势,慎思审问,直面中医药教育的问题与挑战,致知力行,深入思考加快中医药相关学科和专业建设以及下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培养优秀人才的工作框架。她指出,“守根本、促改革、谋发展、显特色”是新格局、新阶段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的出路,实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任重道远。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教授就《中医急诊学科发展机遇》进行了专题研讨。刘院长认为,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的救治有助于走出对中医急诊学的认识误区,疫情期间,大量的临床病例不仅为中医急重症医学提供了实践支撑,更在疗效和新药方面带来了希望。刘院长还从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对中医急诊学科发展提出了具体设想。

   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原社长袁钟编审从《中医药的逻辑》谈起,聚焦中西医文化的差异。袁社长强调,协和与中医药同样注重经验积累,离病人越近,就是离疾病的真相越近。研究人体生命和防治疾病,与看山两面的风景一样,并不只有一条路。要想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应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文化互通。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主任杨洪军研究员在《经典名方:中医药传承发展的突破口之一》报告中强调,传承发展是中医药历史的主旋律。经过本次疫情的实践考验,以那些至今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经典名方为突破口,开展复方制剂和新药研发、上市产品的技术提升,是经典名方临床价值的新体现,也是维持科技创新生命力的重要途径。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