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推进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
一、夯实党建工作基础,突出思想政治引领
(一)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进一步健全党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完成学会理事会党委换届;加强理事会党委、秘书处党支部、93个分支机构和独家主办期刊党的工作小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和学术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切实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站位。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将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党中央重要文件和局党组工作部署、重要会议精神等作为第一议题传达学习,努力提高秘书处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
(二)扎实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按照局党组统一部署,在局机关党委领导下,扎实开展“灯下黑”专项整治工作,积极推进学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三会一课”,采取集中学习、实地考察、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组织生活。在局机关纪委的领导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化日常教育监督管理,开展廉政谈话,签署党风廉政承诺书,制修订7项制度。
(三)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指示精神,理事会党委号召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社会力量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共捐赠1447万余元物资;269名分会委员奋战湖北抗疫一线;妇科等分会开展线上义诊;通报表扬肺系病分会等46个抗疫集体和张伯礼院士等207位抗疫个人,学会获中国科协“优秀抗疫学会”称号。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指示,学会党支部组织分支机构和相关企业助力精准扶贫,向山西五寨县,吕梁地区临县、岚县,河北省阜平县等地捐赠价值459万元药品;召开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2期;学会获中国科协定点扶贫2019年度工作考核优秀单位,血液病分会获中国科协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先进团队。
二、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助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一)以品牌学术活动引领学术进步。服务国家战略,举办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发展高层次专家研讨会。持续打造品牌活动,风湿病等7个分会年会列入中国科协2020年重要学术会议,脾胃病等分会中试点开展学术周系列活。引领学术前沿,遴选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遴选推荐项目入围中国科协20个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的科学问题。系统总结学科发展,出版《2018-2020中医药(中药炮制)学科发展报告》,中医疫病学学科发展项目通过验收。
(二)以品牌科技奖励助力创新驱动。紧跟国家科技奖励改革步伐,不断完善制度机制,打造品牌奖项。评选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131项,李时珍医药创新奖3人。1项学会推荐项目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组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三)多措并举助力人才队伍建设。受局人教司委托管理2020年度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开展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防控视频培训;开发在线学习平台,开通微信公众号,发布100余学时视频课程。秉承中医药学科特点开展学术活动,举办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学术传承活动。持续推进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实施。推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出版《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丛书》,开展中医药特色人才公益培训。
(四)积极创建世界一流期刊。推进中医药期刊集群化建设,《中医药文化(英文版)》创刊,《中国针灸》等3本期刊加入,系列期刊达73种。与中国知网、北大方正的战略签约,推动期刊数字化转型。
(五)健全完善中医药标准制定体系。建立观察员与联络员机制,征集专家库成员104位、观察员94位、企业联络员75位。团体标准立项71项,发布23项,专家共识立项17项,发布8项。
(六)有效宣传中医药科普文化。建立有343名专家的中医药科学传播专家团队,成立有863名专家的科技志愿服务分队。编制《2020年中国中医药科普发展报告》。进驻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录播视频100余集,抖音粉丝数26.8万,点击量3363.8万。受局办公室委托,遴选中医药健康文化作品(动漫),征集500余件优秀作品。
(七)深化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局国合司指导下,举办中西医并重助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访谈、第二届海峡两岸青年中医药传承创新论坛等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海内外受众86万人次。组建由83名国内专家和16名海外专家参与的世界一流学会建设工程国际健康智库。
(八)开展多方位中医药相关政策研究。成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产业发展与科学监管高端智库。发布《2020年全民中医健康指数研究报告》《基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和科技影响力的中医医院评价研究报告(2020年)》等。在局法监司指导下,承担《中医指南问题研究》等3项课题,召开《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专家座谈会。在局医政司指导下,成立糖尿病基层中医药防治专家指导委员会及高血压基层中医药防治专家指导委员会(筹),将中医药内容写入《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和《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三、发挥特色优势,彰显疫情防控中的学会力量
(一)总结发布学术经验,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受局科技司委托编写《中医药抗疫蓝皮书》,发布中医药疫情防控专家指导意见9项。召开中医药抗疫与传承创新发展研讨会等,交流总结中医药抗疫经验成果。在官微发布疫情科普文章375篇,征集科普作品175部,向公众推送。联合录制中医居家预防新冠肺炎健康科普特别节目。免费发布学会指导编著的新冠肺炎防控指导、身心调护和康复保健的科普读物。
(二)借助新媒体平台,分享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在中医药战“疫”微课堂推送73部作品,部分被推荐为云南、贵州两省中医药专业人员全员课程。通过OA出版方式发布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论文516篇,全球出版抗击COVID-19论文75篇。致函17个国际学术组织,介绍中国政府在抗击疫情中做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积极成效。开展国际抗疫大讲堂、《中西医荟萃》等111次国际交流活动,20多个国家近200万人次参与。
四、重视自身能力建设,保障学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顺利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全国政协副主席何维,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会议,选举产生第七届理事会、第七届理事会党委和第一届监事会。
(二)加强学会运行机制和分支机构建设。系统总结学会“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科学谋划学会“十四五”重点工作任务。修订《中华中医药学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等制度,完善学会内控体系。开展分支机构年度考核评估和换届工作,指导分支机构健康发展。
(三)提高学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起草《会员联动服务与发展实施方案》,开展学会2020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活动。学会推荐的2项服务产品入选中国科协“绿平台”。继续完善智慧杏林、继续教育服务平台等升级、分支机构委员管理系统升级与会员管理系统整合。在局规财司指导下,启动办公楼加固维修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