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行业要闻
浙江省首批国医名师齐聚,带你一起“学经典,做临床”
发布日期:2018年4月24日

    导语:中医学术发展最重要的是传承,在传承发展的轨迹中,中医经典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弘扬浙江省中医药文化,保障和促进浙江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420日,由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医经典理论内涵与临床应用暨浙江国医名师学术研讨班在杭州之江饭店隆重举办,浙江省首批国医名师齐聚一堂。让我们跟随编者的脚步和国医名师一起学经典,做临床

 

会议现场

为了帮助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深入学习中医药经典理论的丰富内涵,继承和弘扬好浙江省的中医药文化,保障并促进浙江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自2012年以来,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连续六年举办中医经典理论内涵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班。今年,学会邀请了7位浙江省首批国医名师,开展了中医经典理论内涵与临床应用暨浙江国医名师学术研讨班,为广大的中医药工作者及爱好者讲述了他们的从医之路,并对如何进行学经典,做临床展开了探讨。

本次研讨班受到了浙江省中医药行业人员及爱好者的热烈欢迎,共吸引了近600人参与。会议期间,在浙江省科协的支持下,运用了智能办会系统,通过人脸识别,使得会议更加简单、高效。

会议由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会长肖鲁伟主持,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徐伟伟出席了本次研讨班,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传承与创新,我们既要学好中医经典理论内涵,还要将中医经典结合现代先进的医学技术进行创新与传承。最后,徐伟伟局长对广大青年中医师们寄予了厚望,他表示:年轻中医师要耐得住寂寞,在前人的基础上多总结,多创新,为我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国医大师们怎么看病?国医大师葛琳仪说,要记住一个思路:多元思辨,治病求本。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辨体、辨病、辨证三位一体,即通过对患者体质的把握、疾病的判断以及病证的表现,探明个体与疾病、阶段病证辨证关系,进而遣方用药。

   以脾胃病的诊治举例,她总结归纳自己主要从痛的性状、舌苔以及出纳进行辨证,并将其归纳为四种类型进行治疗:肝胃不和的要柔肝理气和胃;湿热中阻的要清热化湿和中;脾胃虚寒的要温中健脾和胃;胃阴亏虚的要滋阴养胃清热。

   提及用药经验,她还拿出了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独家秘方——檵木合剂,主要由檵木、蒲公英、紫珠草几味药组成,单纯的消化道出血用这个方子效果很好。葛老提出:作为中医人,我们须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临证思辨能力,才能做到治病必求于本、发挥中医药诊治优势。

首批全国名中医王永钧教授着重分析了仲景方四逆、真武、小柴胡、及防已黄氏汤在临床上的学和用相信从事中医药的医务工作者,都知道仲景方辨证正确,组方严谨,用药精当,疗效优异,所以被称为经方之祖。王教授说,这四张方子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中医师应用实时需要利弊得失揣摩清晰深刻。

中医药当下药发展需要多学科的协同研究。研讨会上,首批全国名中医范永升教授从去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生物节律出发,探讨了《黄帝内经》当中对于时间节律的诸多讲述。他指出,运气学说、四季养生法、十二经络养生法、子午流注针法是基于自然界与人体存在时间节律理论的防病、治病的方法,从根本将是因时制宜,是有科学依据与实用价值的,但这些学说也仍存在局限性,要实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必须任务是对其开展临床疗效研究,并开展多学科协作的科学内涵研究,而这已经成为中医药人的迫切责任。

首批全国名中医王坤根教授分享了他今年查房时碰到的一个真实病例,并讲述了自己诊治用药的全过程。老太太是浙江人,今年74岁,身高1米59,体重又71公斤,身材肥胖的她一周前感染风寒,感觉胸闷气短,身体疲乏,入院的时候被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医上来说就是“胸痹”、“气虚血瘀”。王坤根在看取病例报告后,从望闻问切四诊入手,分析病机,对其进行了重新诊断,认为她是胸痹心痛,外感咳嗽,并给予了针对性地开方用药。

    他说,熟读经典非常重要,在临床中体悟品味、加深认识和理解更为重要。做中医的,一定要熟读经典,同时在临床认真倾听患者对病情的叙述,不轻易打断,不用抽象的语言进行代替,才能真实地掌握患者的病情。

从医几十年,浙江省首批国医名师陈意带过的学生不少,很多人问他治病最核心的经验是什么?他在研讨班上将其总结为三句话、两个理念——

以八纲为总纲,脏腑辨证为基础说的是辩证;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虚实互杂则权衡之说的是论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说的是治疗的顺序。

   务虚求衡是治疗的理念,执中致和是用药的理念。他说,中医临床病症复杂,全赖医者的功力。作为医生,只有体用得宜,满腹经典、方药熟谙,才能思辨灵活、运筹帷幄。

作为一个中医人,只有学好经典才能传承发展好中医药事业。浙江省首批国医名师连建伟说,中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完整学完《伤寒杂病论·序》很重要。在今天的研讨班上,他把原文拿出来,逐字逐句地分析给大家听。他说,像这样学好《伤寒杂病论·序》,只有正本清源,才能传承好中医药文化。

浙江省首批国医名师俞景茂教授就《伤寒论》中的一些主要方剂,按清代大家徐大椿《伤寒论类方》的归类法,结合其多年的学习及实践体会,详细介绍了在儿科上的应用。他指出,《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病为主的辨证论治的专著,里面的方子不仅适用于外感病和内、妇科,也可以广泛应用于儿科。对《伤寒论》方在儿科方面的应用作研究,这对于仲景学术的思想,扩大经方应用,提高儿科水平,是很有裨益的。

通过中医经典理论内涵与临床应用暨“浙江国医名师”学术研讨班,进一步感受到中医经典的魅力与精深,进一步体会到经典与临床相结合的重要与不易,进一步领略了浙江国医名师的诊病思维与经验希望中医人继续学经典,做临床,传承发展好我省的中医药文化,为浙派中医的继承与弘扬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