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奖励展示
中青年创新人才——李杰
发布日期:2018年2月26日

李杰简介

李杰,男, 19716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科肿瘤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11.5-2015.7 任肿瘤科副主任,2015.7-2017.7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科研处处长,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医务处处长。2004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2011年获得全国首届中西医结合优秀青年贡献奖,201210月入选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目前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秘书长、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常委、副秘书长,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人,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人,《肿瘤防治研究》的特约审稿人,中国结合医学杂志(英文版)、《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委

     作为首位联合培养的博士后,积极推动了中美中医药肿瘤国际合作交流平台的建立:2007.1-2008.12作为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补充与替代医学办公室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联合培养的首位博士后,通过两年的合作研究有力证实了中医药通过重塑免疫抑制细胞功能进行免疫调控的新机制,为后续与美国NCI建立稳固国际合作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前期基础。该项目从2008年起至今被美国NCI补充与替代医学办公室列为样板合作项目,促进了中医肿瘤学科国际化的进程,目前合作已10年,除了联合培养博士后,还与美方联合主办了5次中美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2015年并成立了国际中医药肿瘤联盟,该项目目前也被作为唯一的中医药合作纳入国家第七轮、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该模式在中医药国际合作中发挥了示范作用。作为主要人员,参与了国内首部中医肿瘤临床指南中文版和英文版的编写,并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了解读,有力推动了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传承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深入开展扶正培本法的系列研究,作为主笔人起草了国家新版中药新药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在中医肿瘤临床一线工作20余年,师从全国名老中医朴炳奎、孙桂芝主任医师,在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基础上,以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肺癌、乳腺癌为主要研究方向,从扶正解郁法防治肿瘤发生、扶正解毒法防治术后转移、扶正活血法防治肿瘤转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善于发挥中医药的原创思维,率先将大气下陷理论运用到肿瘤术后症状群的中医药干预上,为促进肿瘤术后康复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和策略。此外,率先参与开展了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为核心的中药新药肿瘤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并作为主笔人起草了国家新版“中药新药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修订,2015年已正式颁布。

    从逆转免疫逃逸的新视角,揭示了扶正培本法系列治则在肿瘤防治中新的分子机制:系统开展了中医药干预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免疫逃逸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尤其创新性开展了从调控免疫抑制细胞(MDSC / Treg)角度揭示疏肝健脾法干预抑郁等情志障碍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益气活血药逆转活血药促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2013年作为主要成员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基于扶正培本治则中医肿瘤研究创新团队。

作为主要完成人,曾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国际合作课题10余项,并荣获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
   近年来在中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等杂志发表文章80余篇,主编《肿瘤科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医防治肿瘤丛书中医防治头颈及骨软组织肿瘤》、《名中医门诊肿瘤病》、《名中医门诊肿瘤病之临床实战篇》、《名老中医肿瘤辨治枢要》等丛书,培养研究生20余名。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