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吉林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首届三次学术会议暨2016年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白血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药治疗培训班》在长春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血液病工作者及进修学习人员60余人参会。
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桂祯出席会议,阐述了目前中医药发展的态势,以及我省大健康产业、青年优秀中医人才培养计划等利百姓利中医的项目。指出“真中医”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要求年轻医生抓住机遇,跟名师、读经典、做临床,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一名“真中医”。并对专委会今后的工作提出宝贵建议。吉林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科主任高洪波对一年来专委会工作做简要汇报,并对下一年工作重点进行布置。
随后,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血液病治疗中心杨岩教授做了题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分型与治疗》的报告,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治疗MDS的最新进展情况,结合近两年的初诊MDS患者共82例的分型、治疗方案以及预后,总结出“小剂量地西他宾”治疗MDS的优势;吉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名老中医刘大同工作室刘奇峰副主任做了《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报告,统计整理了大量国内外治疗真红的资料,讲解了本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介绍了目前治疗本病的最新药物,即美国FDA于2014年12月4日批准的Jakavi(ruxolitinib)。并着重介绍了刘大同教授运用“解毒破瘀”法治疗真红的经验,以及“降红方”的组成及加减;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省名中医刘大同教授做了《再障纵横谈》的报告,讲述了30多年来研究中医药治疗再障的历程,从1979年开始,经过5年的潜心研究,1984年首倡“解毒生血法”,指出再障的病因病机为“因毒致虚,虚实夹杂”,治法为“解毒补托”,并创制了“解毒补托汤”,1985年运用该方治疗再障74例,治愈缓解率达63%,总有效率达89%。
参会人员一致认为应该抓住国家大力推广中医药的机遇,努力做一名“真中医”,同时也学到了实用于临床的新疗法、新方药,即开拓了临床思维,又提高了临床疗效,收获颇丰。(吉林省中医药学会 吴琼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