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2–24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的第十七次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在河南郑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为位代表出席会议。
本次会议设立了8个专题论坛和3个卫星会,54人报告了64项研究成果,评选出优秀论文14篇。在大会特邀报告环节,全国名老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钱英讲授“传承“调理脾胃”经验–开拓肝病临床思路”;亚太肝病委员会主席侯金林教授解读了欧肝、亚肝会议学术热点-国际消灭病毒性肝炎宣言;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教授的“大数据时代辨证论治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从宏观上探讨了中医临床科研发展思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终身教授王灵台讲解“黄疸症治补遗”,阐述了“黄疸”的病证、分类、治法及预后估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主任委员孙塑伦教授讲授“中医特色优势与临床科研”;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主任委员李秀惠教授讲授“重症肝病营养与中医治疗”,提出了重症肝病中西医结合营养支持新视点。
在“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药诊治”论坛上,徐春军、姚树坤、贾建伟、李晶滢、李京涛等探讨了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药治疗、中西医防治策略、肝癌中医认识、实验研究及钱英教授治疗肝癌经验等。
在“传染病重大专项进展”论坛上,陈建杰、李筠、周大桥、叶永安等四名教授展示了“中医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中医药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医药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等国家传染病重大项目研究成果。
在“中医药防治病毒性肝炎”论坛上,谭行华、张玮、过建春、池晓玲、卢秉久等教授分别从免疫、活血化瘀、体质、慢病管理、张仲景治黄疸思想等角度探讨了病毒性肝炎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经验与思路。徐小元解读了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指南。南月敏教授解读了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新进展。
在“肝硬化(肝纤维化)、肝衰竭及相关并发症的中西医诊治”论坛中,王宪波、扈晓宇、吴辉坤等介绍了肝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实验研究新进展;刘华宝探讨了中医治疗肝硬化的思路研究;尚佳系统介绍了肝硬化凝血功能障碍研究新进展;郑加生系统介绍了肝癌介入治疗新进展。
在“非病毒性肝病及胆系疾病的中医药治疗”论坛上,赵文霞、孙建光、谢雯、张玮、卢秉久、朱云等介绍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慢性胆囊炎、药物性肝损害、免疫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等中、西医诊治新进展。
青年论坛以“基础研究”为主题,特邀车念聪教授讲授“从中医肝病治则治法实验看气络血络”、“病在气分,功能失调;病在营血,物质损伤;气血同病,调气和血”。高月求教授分享了中医药防治肝病临证思维经验。朱晓骏、肖明中、萧焕明、张向颖等4名青年讲者分享了各自在中医药诊治肝病实验研究方面新成果。
在3个卫星会议中:刘鲁明教授在“中医药治疗肝恶性肿瘤”报告中较系统地介绍了肝恶性肿瘤的中医理论观点。徐潜教授深度解读了2015年中国慢乙肝指南。尹梅影教授汇报了中国慢乙肝诊疗现状调研报告。
名老中医和西医专家报告的“传承调理脾胃经验,开拓肝病临床思路”、“国际消灭病毒性肝炎宣言”等引发了与会者强烈共鸣。
23日成立了第一届肝胆病分会青年委员会,45人当选为青年委员。肝胆病分会李秀惠主任委员兼任第一届肝胆病分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通过选举,胡建华(肝胆病分会秘书长,兼任)、杨志云、李京涛当选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