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图片新闻
中医发展应从疾病中心转向健康中心
发布日期:2016年7月28日

聚焦岐黄论坛


在第四届岐黄论坛.社会知名人士分论坛上,来自中医界内外的社会知名人士围绕中医药发展与创新展开探讨交流,积极建言献策——


 


中医发展应从疾病中心转向健康中心


  


在第四届岐黄论坛.社会知名人士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现阶段发展的新形势、新状况,就中医药发展的核心问题展开交流探讨。会上,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陈其广指出,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将以维护人类身心健康为中心,中医药具有低成本,个性化,覆盖全民和可持续性的特点,未来发展方向应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世界卫生组织(WHO1996年在题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的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基于中国特色,陈其广指出,要建立的是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技术成熟,疗效明显,同时费用又相对低廉的医疗卫生模式。


中医药和医学发展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有哪些动力呢?陈其广表示,一方面,来自中医药产业界对中医药科学的创新追求,希望探索战胜疾病的新原理、新方法;另一方面,近年来民众的健康意识增强,自我保健需求旺盛,如果中医药不能将以健康为中心的基本内容和服务提供给大家,大家就会去找,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一些中医药养生的方法很火爆的一个直接原因。


“医保既不能是无底洞,也不可能是验钞机,这就需要我们探索以健康为中心的中医发展模式。”陈其广表示,医保群体是医药服务的需求主体,医保制度是外部影响医药发展方向和方式的主要动力。


“关注中医和医学中心的转变,不但要关心压力,还要关心动力,更重要的是要关心阻力,阻力是能否实现中心转变的一个关键因素。”他指出,改变一些中心,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如果我们的医药业,包括学术界和产业界,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可想而知就业结构要有调整,就业人员的结构要有调整,整个产业格局和利益分配格局都要有调整,这个是转变最大的阻力所在,现有格局下的现有利益调整将会一定程度阻碍中医和医学中心的转变。


当然,讨论中医学是以疾病为中心还是以健康为中心,并非否定中医学同时肩负防病和治病双重责任。陈其广指出,但是在发展中医药时还是要区分侧重点,但是不同的侧重点决定着不同的利益分配体制、机制和结构。


在中医和医学中心转移的过程中,除了关注政策和产业的动力外,陈其广认为文化和科普工程也应该重视。会上,辽宁中医药大学校长杨关林、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文化出版社总编史原朋、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德、中国新生经济研究院院长郭夏、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顾植山、北大医学部科研处处长韩鸿宾、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陈其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诊法与症候研究室主任陈小野、中医药文化艺术总监胡春福、中国中医科学院科研处处长马晓彤等来自社会各界的知名专家也针对中医药文化传播与科普、中医药创新等发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