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桂祯主持院长高端访谈
吉林省卫计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省中医药学会会长邱德亮讲话
2016年3月10-11日,由吉林省中医药学会主办,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和亳州市沪谯药业有限公司承办的“吉林省中医医院院长高层论坛暨省中医药学会七届四次常务理事会议、七届二次理事大会”在长春召开。吉林省卫计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省中医药学会会长邱德亮,省科协学会部部长张晓军,长春中医药大学原校长王之虹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全省各地的各级中医院院长、学会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及拟新增补的理事、常务理事,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以及新闻媒体约10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医养结合、大健康时代中医院如何发展、在新形式下中医人的作为等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两位大咖精彩阐述 为大健康产业下医院发展引领方向
3月10日下午,吉林省宾馆一楼主席团会议室内座无虚席,吉林省中医医院院长高层论坛正在这里如期举办。
吉林省卫计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省中医药学会会长邱德亮以《把握新理念,引领新常态,推动中医院发展转型升级》为题,发表了重要讲话。他从大势的分析以及医院的供给侧改革等方向做了详尽的报告,为下一步在大健康时代,在新的形势下,中医院发展的路径指明了方向,也为吉林省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把脉,给中医院如何结合大健康产业,促进中医院中医药的服务能力,更好的为民众健康保驾护航提出了思路和想法。
他指出,一是要把握大势、顺势而上、乘势而为。当前形势下,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视程度是空间的,我省领导对中医药事业也相当重视,吉林省2015年6月吉林日报上报道,吉林省医药健康产业已成为吉林省第四大支柱产业,至2014年底统计有 3230多亿的产值,其中中医药占68%多,作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如何更加进一步坚定发展中医药的信心,如何把中医药事业做得更好,确实值得思考;二是把握方向、坚持特色优势、做真中医。中医药是医疗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是保证健康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同时,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延续。在医院建设的角度上看,首先要生存,然后要发展,下一步重点应该往上提升,加强内涵建设;三是把握新常态、服务大健康,拓展服务领域、转化服务方式、开发服务产品。原来医院的出发点是更多的面向疾病,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从关注疾病向关注健康转变,所以今天的医院应转向大健康,关注整个生命周期的方向;四是把握根本、以人为本;围绕百姓需求,认真研究供给侧改革,真正从百姓的角度出发,为百姓着想。五是坚持以中医为中心。中医药发展得到党和领导人的重视,更是我们中医药人的责任,坚定中医信心,以更加昂扬的奋发有为的精神服务于大健康,服务于中国走出战略!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院原院长、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吕玉波教授在大会上做了《大健康时代中医院发展路径的思考与实践》的报告,诠释了各级中医院和其他健康产业在大健康时代发展的方向、规划和成功经验。
他尤其提到作为中医院,首先要做强中医临床,只有有疗效,才是根本。要着力营造有利于中医药人才成长的一片沃土。通过构建机制、营造氛围、创造条件,让中医药人才在一片沃土中茁壮成长。一是构建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的机制,促进人才成长;二是营造中医药人才茁壮成长的环境氛围;三是为中医药人才成长创造条件;四是围绕病种和临床关键问题,挖掘整理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精华,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其次是做精“治未病”。关注生命全周期,建立“治未病”中心,形成预测、预防、干预、养生、诊断、治疗、康复的“生命链”。对健康人群,以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保持良好状态;对体质偏颇人群,运用中医调理,实现良性转归;对欲病人群,制订中医“治未病”的专科干预方案,防止向疾病方向转化;对已病人群,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慢病管理模式,并把这种模式推广进入社区。再次是做大中医康复。充分发挥中医康复的特色优势,大力发展中医运动康复法、气功康复法、自然疗法康复法、中医物理康复法、针和灸康复法、手法按摩康复法、内外兼调康复法等;立足于疾病急性期的早期康复介入,与相关临床专科充分融合,提供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以疾病稳定期患者为主,提供专科化、专业化的康复治疗;以疾病恢复期患者为主,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为患者康复提供专业指导。最后是做高医学中心。向研究型医院、研究型专科方向发展;形成创新链;区域联动管理模式下沉。
两省院长对话发展 探路“医养结合”吉林模式
“什么是医养结合?医养结合的路径有哪些?如何进行医养结合,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模式?中医药应如何发挥作用?请各位院长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医养结合的发展前景?”
3月10日晚9点,吉林省宾馆一楼主席团会议室内依然高朋满座,在本次会议特设的院长高端访谈环节,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桂祯正围绕以上5个问题,对话5位院长。两省院长分别就本省“医养结合”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剖析,一幅“医养结合”的吉林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院长陈心智指出,首先,医养结合不能脱离国情(社会环境、传统文化背景),必须充分发挥三级医疗体系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其次,医养结合需要发挥市场作用,实现医院、企业、政府的三赢局面。最后,医院应该提高自身水平,因势利导,顺势求得发展。
“事实上,医和养并没有真正结合,医和养的分区很明显,民政支持多,医疗支持少。作为乾安县中医院的院长,我们乾安县一直是医养结合的试点,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形成一个“有病医疗,无病养老”的乾安模式。在我看来,医养结合需要因地制宜,找到一个结合点,使人才、资金、政策协调运行。中医药在养生保健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医养结合方面,中医药可以大有作为。”乾安县中医院院长刘志民谈到。
集安市中医院院长陈大勇提出,首先,应该使中专以上学历的乡医成为医养结合的主力军,并对其进行专门的医养结合培训。其次,应该将医养结合与互联网+相结合,搭建应急按钮智能呼叫平台。再次,可以实行“医院+社区”模式,让医院对病人进行远程心脏和血压监护,当这些指标出现问题时,要保证医务人员能在5分钟之内到位。应该说医养结合是对中医院探索的新模式。
长春市中医院院长相世和以自身的实践举例说明:“医养结合,就是将老年人进行年龄定位,主要分为三个年龄段:60-70岁适合居家养老,70-80岁适合社区养老,80岁以上的老人才需要到医院。而80岁以上的老人仅占老人总数的3%。因此,医养结合的好坏主要还在于规模的大小,规模越大,成本越低,效益越好。”
“医养结合模式主要包括五个结合:一是实现医疗和养老的结合。二是坚持医疗与养老、养生保健相结合,发展慈善事业,实现医养中心和社区(家庭)的结合。三是坚持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相结合。四是坚持公益性养老和盈利性养老相结合。五是坚持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广东省中医院原院长吕玉波说,做到这五个结合,医养结合才算是真的有路可走。
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桂祯最后总结到,医养结合的实现目前还面临着五大问题,政策问题:政策的空白还很大,同时为开辟养老这片蓝海提供了机会;资金问题:国家对吉林省医养结合的资金专款共有18个亿,这笔资金目前我们还没有充分利用起来。现在的市场,单纯性的养老是亏本的,只有将商业养老与之相结合才能有生存的空间;人才问题:这部分的缺口很大,我们现在的养老需要的是全科医生;管理和协调性问题:现在医疗归卫计委管,养老归民政局管,二者各自为政,没有进行有效的协调,卫计委和民政局唯有携手才能共谋发展;文化冲突:面对独子化时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人的养老不再是单纯的养老,他们需要与家人沟通,有存在感和归属感,而不是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尽管医养结合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但它毕竟是新生的事物,需要在发展中求创新,因此,应该大胆迈出第一步,“跑马圈地”,勇于创新,开创医养结合的新局面。
学会“两会”增补常务理事 共议中医药发展“大事”
3月11日上午,吉林省中医药学会七届四次常务理事会议及七届二次理事大会召开。长春中医药大学原校长王之虹主持会议。
会上,除增补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14名、介绍学会秘书处新聘人员及岗位分工等事宜外,分别总结了2015年学会工作,宣读2016年学会工作计划并提请理事会全体成员进行审议。延边州卫生局中医处处长古怀明提出,希望以朝医药的内容来参与2016年的长白山论坛,发扬民族医药。修正药业集团副总经理高陆提到,开发药膳进医院、养生期堂开设、养生文化咨询和老中医的医药制剂,希望企业和医院在药的方面有更多的合作。吉林省鸿厚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晓刚指出,吉林省发展中医药势头良好,资源是得天独厚的,什么都不缺少,缺少的是做中医药文化的企业。来自通化的代表提到,学会可否协调企业、政府,建设长白山生态博物馆,形成立体的发展和宣传模式,对宣传中医药具有推动意义。
邱德亮会长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学会工作是一种境界和信心的体现。学会秘书处工作人员扎实工作,下班最晚、加班最多、放假后仍然工作,正是这样的精神,使他们发展成为本行业最高的学术组织,并推动中医药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二是我们现在已经迎来了中医药发展的春天。这在于中医药本身所具有的基因。伴随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医药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更应看到环境好,并不意味着自身行,所以要努力开发特色优势,开出特色之花;三是任何人、任何一个行业、一个事业,绝不能只躺在扶持和关怀上,只有自强、自立,把握大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才是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
吉林省科协学会部张晓军部长做最后讲话,他指出,刚才邱厅谈到在政策上,中医药发展迎来了春天,如今,学术团体也迎来了我们的春天。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在科协所属的100多个学会中,是一流的学会。在今年的评比中,学会再次位列省科协评价体系第一名。首先在于领导团队有力量,指示有方。其次在于秘书处准确落实、精心策划、团队人员尽心尽力,学会在社会上很有影响。朱桂祯秘书长还荣获了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和全省三八红旗手的称号,这不仅是她个人的荣誉,也是我们吉林的、集体的荣誉。第三,要打造品牌,学会要有历史底蕴,还要有特色,使学会工作广泛参与。(吉林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