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会议纪要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一次青年学者论坛在京召开
发布日期:2016年1月27日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一次青年学者论坛,于2016年1月20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论坛的有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曹正逵,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洪净,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王键,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本次论坛主席、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主任张声生,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院长唐旭东等专家教授,以及部分优秀青年中医学者。这是中华中医药学会首次举办青年学者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屠呦呦教授获诺奖给中医药科研传承与创新的启示”。

    论坛采用“专题发言”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努力营造“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为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开放、自由、平等、专业的沟通交流平台,通过交流互动掀起一场头脑风暴,碰撞出智慧火花,为中医科研的传承与创新启迪新的思路。

    论坛分为“特邀报告”与“专题论坛”两部分。张伯礼院士报告题目为“乘势而为,再铸辉煌”,从“诺奖体会与启示”、“中医药发展的机遇”、“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三个方面对中医药科研创新工作进行阐述,并针对此次论坛的主体——青年学者,提出“以人品为根”、“以诚信为本”、“以事业奉献”、“为团队修身”的期望,指出当代中医人要勇于担当,要做到自信、自觉、自立。曹洪欣司长报告题目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考”,结合屠呦呦获诺奖的启示,提出了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基本思路,并指出中医药创新发展的主要任务,对中医药的科研创新工作,做了高屋建瓴的报告。黄璐琦院士同样结合屠呦呦获诺奖的启示,从中药新药研发方面,对中医药的科研创新做了报告,为中药新药的研发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王键在“时代背景下中医理论创新发展的基本朝向”的报告中指出中医理论创新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医理论体系自身建设滞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缺少自主创新、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脱离中医临床实际、缺少有深厚中医理论与临床素养的优秀人才,并提出研究发展目标、重点攻关领域及总体战略重点,报告最后指出“中医理论与临床的研究与发展,充满机遇与挑战,任重而道远,需要在不断增强疗效自信的同时努力增强理论自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从自身研究领域出发,对中医学与急诊重症医学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从临床研究、教学研究、科学研究三个方面进行展望,对中医学的未来发展道路提出自己的建议。

    专题论坛1的主题为“如何通过科研提升中医药的核心竞争力”,本环节由杨洪军、喻嵘、袁媛、赵鲁卿四位青年学者发表主题演讲。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杨洪军从“整合药理学与中药新药设计”角度对中药创新进行阐述。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院长喻嵘,结合屠呦呦获诺奖的启示,从“如何培养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中医学人才”角度对中医药创新人才的基本科研素养、如何开展中医药创新性科学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研究员袁媛报告题目为“转化医学与中药资源”,重点对中药资源创新提出自己的科研思路。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赵鲁卿对如何提高中医科研效率提出自己的思考,并对如何提高科研能力提出相关建议。

    专题论坛2的主题为“中医科研的现状及前景展望”,由冯全生、刘存志、付长庚、许亚梅、叶辉五位学者做主题演讲。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冯全生,演讲题目为“重大传染病防治的中医药研究与启示”,重点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药防治做了学术报告。北京中医医院科研处处长刘存志,对中医科研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深入挖掘中医药的伟大宝库,提出自己的思考;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付长庚从“弘扬传统、融汇新知”,阐述了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中西医的有机结合。东直门医院肿瘤科许亚梅主任以“复方浙贝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研发进程”为例,阐述了如何提升中医药科研核心竞争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助理研究员叶辉,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对中医科研的现状及前景提出展望。

    专题论坛3的主题为“经典在中医科研中的传承和创新应用”,本环节由翟华强、张苍、封继宏、岳冬辉四位青年学者做主题演讲。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分析与临床中药党支部书记翟华强,结合国医大师金世元的学术经验,阐述了自身对中药调剂学的继承与发展,并强调“读本草、勤技能、为临床”的重要性;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张苍,对“如何从中医经典传承中获得科研灵感”,提出自己的思考,并重点强调中医药未来科研的重点——适宜的医学模式的研究和中医推广与保护的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届中医传承博士后封继宏,阐述了科研创新在中医药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岳冬辉从“医术”、“医理”、“医道”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医药学术传承的目标要素及其实现途径。

    参会青年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针对中医药科研创新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与问题,各抒己见,展现了青年学者充满活力,勇于探索的风采。

    此次青年学者论坛的举办,对于促进中医药科研工作的传承与创新,提高青年中医学者科研创新能力,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将发挥积极作用。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