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1日至23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国际部主办,保定市科学技术协会、易县歧轩堂医院、北京歧轩堂中医药技术研究院承办的“国际中医药临床研究学术会议——歧轩医学专题会议”在河北易县天光假日酒店会议厅隆重召开。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谢钟,保定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张怀明,中华中医药学会国际部副主任闫铮,保定市科协陈维娜、涂媛,歧轩医学挖掘整理人张润杰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论坛开幕式。歧轩诸弟子及来自祖国内地、香港和美国的专家、学者12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开幕式由保定市科协学会部副部长涂媛主持。会议还进行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创新驱动保定服务基地”授牌仪式。
与会领导高度肯定了这几年歧轩医学的发展,并对歧轩医学今后的发展指明的方向,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谢钟表示,歧轩医学作为一支源自民间的中医力量,默默无闻地、脚踏实地对中医文化做着传承的工作,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是非常值得赞扬的,近年来,在张润杰院长的带领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一个脚印,在不断地开拓进取中,通过出版书籍和音像资料,丰富和发展了歧轩医学体系,把握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趋势,适时提出观光疗养的健康服务模式,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生动的实践和有益的探索。
他指出,本次基地挂牌是中华中医药学会首次在河北省设立创新驱动服务基地。这无疑是对“歧轩医学体系”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充分肯定。他希望尽快完善和整理歧轩医学理论体系,继续坚持对慢性病和肿瘤的科研攻关,在时机成熟时,把技术推向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他认为,各位医疗战线上的同仁都应以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院士为榜样,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攀高峰。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及创业创新,真正实现创新驱动服务。
最后他发出呼吁,中医博大的精神内涵和人文精神是中医强大的生命力,我们作为炎黄的子孙,传承祖先伟大的文化,造福苍生是我们的使命,也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抛却门户之见,共同托起中医的伟大复兴。
保定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张怀明随后指出,2014年10月,河北省政府、中国科协在保定签订《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河北合作协议》,保定被确定为全国首个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为加强保定对全国科技资源的凝聚,今年1月,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保定产业创新发展联盟成立,吸纳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等20多家全国学会,以帮助保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
歧轩医学发掘整理人张润杰先生及其专家团队潜心研究《黄帝内经》、《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等中医经典,通过20多年大量临床实践,逐渐发展并形成了歧轩脉法、歧轩医道、歧轩针法及歧轩养生法等一整套的“歧轩医学体系”,在国内中医界引起反响。他们依托易县歧轩堂医院进行义务培训,近年来在国内组织50余期达到万余人次。他们创造性地将中医传统理论与“热断层红外扫描技术(TTM)”相结合,实现了中医把脉等诊断的可视化,标准化,量化,改变了中医诊断的模糊性,这对人体疾病预防和治疗具有突破性发展。
本次会议授予易县歧轩堂医院“中华中医药学会创新驱动服务基地”的牌匾,这也是对近年来以张润杰院长为代表的专家组实践创新驱动服务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一种动力,鞭策他们更好地通过创新来为弘扬中医做出更大的贡献。
歧轩医学发掘整理人张润杰先生最后指出,歧轩医学专题会议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的鼎力力支持下,在各界朋友的帮助下,今年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五年来,已经有约近千人次针对中医中医和歧轩医学的理论创新、临床应用和前景展望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每年一次的歧轩医学会议,都是一次中医学子的盛会,在会上,中医人会发表自己的论文,畅谈中医学习的心得,提出诊疗过程中的困惑共同探讨,所有的参会论文都来自于自己对歧轩医学的切身感悟和真实临床。我们也希望这次会议让更多的与会者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易医学,主要内容有三方面,一是易医学研究,二是伤寒论解析,三是体光医学——中医可视化医学的探索。《岐轩气解伤寒》主编,来自长春润身中医门诊的王君济以《气解伤寒》为题做了6个小时的报告,从一元、阴阳化三才的角度详细解析了伤寒论,与会人员听后大呼过瘾。
与会代表还针对大会的三方面内容做了汇报和交流,同样来自长春的仇善章以《九宫图药物应用》为题,以图表的简化形式,试图让初学者也能轻松运用中药来开方,受到与会者的欢迎。来自长春润身中医门诊的刘红麟和江美辰分别以《象数理占与中医的应用》和《易经就在我身边》为题做了主旨发言,他们见解独到,让人耳目一新。来自长春的苏兴云大夫受到歧轩太极旋推的启发,以《太极旋痧的应用》为题,为大家展示了非常实用的新型刮痧方法。来自北京贝亿安泰的吴江峰大夫以《歧轩医学学习过程总结》为题,向人们展示了如何学习歧轩医学。来自保定天光歧轩疗养院的王笠光以《体光医学的临床应用》为题向大家全面展示了体光医学在临床上的应用思路。
最后,歧轩医学的发掘人张润杰先生在会上也做了讲座,内容是《易医学基础与体光医学展望》,首先他对会议代表们的精彩论文报告表示了肯定,对于大家严谨治学、勇于实践的的精神表达了赞叹,他相信在越来越多的同道的共同努力下,歧轩医学必将对中医的复兴有所作作为。
张先生认为古圣先贤一致认为医易同源,但现在在中医领域只重视医学而忽视易学,我们应该大力进行易学的研究,它一定会给医学带来更广阔的前景,他还向大家展示了歧轩易医学研究的进展情况,并宣布以本次大会为契机,争取在明年下半年出版一本《易医学基础》,给广大中医同道在易医学研究的道路上有所帮助。
张先生进一步指出,体光医学,也就是中医的可视化应用,为中医的复兴和发展带了非常光明的前景,在座的每一份都应该参与进来,大家团结在一起,中医的明天才会更美好。
最后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本次会议收获巨大,对自己学习中医的思路更加明确了,对中医的未来更加坚定了,希望歧轩医学能更加完善和大力的推广普及,也希望学会能再次举办歧轩医学专题会议,让大家共同传承学习交流中医文化。
第五届国际中医药临床研究学术会议——歧轩医学专题会议作为歧轩医学的高水平、大规模的学术盛会,至今已连续举办五届。中华中医药学会国际部将继续与全国各中医药单位合作,推动论坛的连续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