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二届岐黄论坛第六分论坛:中药毒理学与安全性研究分会论坛,围绕着“中药安全性评控方法与应用”的主题,于7月26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会议楼三层20号会议室召开,会议纪要如下。
上半程:主持人 王爱平(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
一、首先由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的高月研究员介绍论坛背景和参会领导、专家。其中有7位特邀专家和8位青年学者。
二、接着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致辞,从目前中药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存在的几个缺陷以及中药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研究的重点问题等方面,阐述了会议的重要性以及意义。
三、报告开始,由以下7位特邀专家开始报告。分别是:
1、特邀报告人: 叶祖光(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
报告主题:中药的毒性及其控毒减毒的研究
报告内容:从理论水平讲述了中药毒性以及控毒减毒的作用机制,并结合甘草附子配伍和四逆汤等的配伍实例,进一步揭示毒性作用。
2、特邀报告人:张艳军(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
报告主题:半蒌贝蔹及攻乌”配伍关系与毒效表征的基础研究
报告内容:从附子贝母反药组合对正常大鼠的毒效表征研究以及对肺心病大鼠的毒效表征研究,来阐述了附子、贝母在心、肺同时累及的疾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
3、特邀报告人:梁爱华(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
报告主题:中药注射剂致敏性评价方法与机理
报告内容:讲述了过敏反应的原因、途径、评价方法以及检测方法。
4、特邀报告人:王爱平(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
报告主题:中药注射剂副作用的DIC假说
报告内容:报告通过急性DIC与中药注射剂副作用临床表现的比较,以及实验中PH对双黄连的影响,溶剂和温度对丹参注射剂的影响等大量实验进一步证明假说的可靠性。
5、特邀报告人:王 旗(北京大学教授)
报告主题:朱砂的代谢与药理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报告内容:朱砂经胃肠道代谢转化的化学物种和朱砂的神经药理作用及其化学基础。
6、特邀报告人:王峥涛(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报告主题:有毒中药毒性的科学本质与安全性评价研究
报告内容:中药的毒性、有毒中药的研究现状、代表性有毒中药的研究以及所搭建的平台与技术服务
7、特邀报告人:范骁辉(浙江大学教授)
报告主题:基于系统毒理学的药物安全性评价方法:策略及应用
报告内容: 结合多个研究实例,简要介绍采用系统毒理学方法开展药物安全性研究的两大类策略。
下半程:主持人 王峥涛(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王 旗 (北京大学教授)
四、报告开始,由以下8位青年学者开始报告。分别是:
8、报告人:王全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副研究员)
报告主题:中药注射液安全性再评价研究
报告内容:我国中药注射剂的概况、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政策要求以及安全性再评价实践。
9、报告人:孟楣(安徽中医药大学主任药师)
报告主题:基于“异类相制”理论探讨雷公藤肝毒性配伍减毒的作用
报告内容:通过“异类相制”理论对雷公藤进行肝毒性研究,雷公藤配伍中药和化药都能降低肝毒性。
10、报告人:王萌(天津中医药大学助理研究员)
报告主题:基于细胞影像的中药注射剂高内涵肝毒性检测方法建立及其对四种常用中药注射剂的应用
报告内容:药物肝毒性高内涵实验方法的建立、优化以及通过动物实验进行了高内涵验证。
11、报告人:王伽伯(解放军302医院助理研究员)
报告主题:基于转化毒理学的中药肝损害客观辨识与生物标志物研究
报告内容:报告介绍了中药肝损伤的现状、转化毒理学的研究模式、何首乌肝损伤的客观性以及通过实验筛选出了肝损伤的标志物。
12、报告人:孙文燕(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报告主题:基于“有故无殒”理论探讨有毒中药研究新策略
报告内容:报告从病/证状态下的毒性研究 、病/证状态下的毒代动力学研究以及病/证状态下的毒-效综合评价三方面探讨了有毒中药的相关研究。
13、报告人:尹如铁(华西医科大学教授)
报告主题:香芍颗粒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症及抗抑郁机制研究
报告内容:报告介绍了更年期综合征和表现形式,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制,并通过实验证明了香芍颗粒的治疗效果。
14、报告人:王宇光(军事医学科学院副研究员)
报告主题:青蒿素通过激活PXR诱导CYP3A4的表达及对DSS诱导的炎症性肠病的保护作用
报告内容:建立了基于PXR-CYP3A4的新颖双远端增强子分泌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获得了阳性稳定转染HepG2细胞株9+PXR-3,对一些对PXR有激动或拮抗作用的天然产物进行了后续的药理毒理实验。
15、报告人:马增春(军事医学科学院副研究员)
报告主题:参附配伍减毒增效作用的系统研究
报告内容:参附配伍的减毒作用、物质基础、以及作用机制。
五、会议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