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行业要闻
2014年全国中医药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在厦门召开
发布日期:2014年4月24日

  2014年4月12日,中华中医药学会2014年全国中医药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在福建厦门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马建中,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宋军,福建省卫计委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阮诗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吴厚新,厦门市卫生局局长杨叔禹,厦门市科协副主席彭莉,厦门市中医药学会会长、厦门市中医院院长陈进春,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曹正逵,副秘书长谢钟、洪净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曹正逵主持。来自地方学会、专科分会的秘书长和学会主办系列期刊编辑部主任等150余人参加了会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马建中在讲话中深刻剖析了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和社会组织改革面临的形势、任务、挑战、机遇,要求各级学会提高认识,凝心聚力,树立大局意识;找准定位、明确目标,促进学会工作再上新台阶。

  他肯定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和各地方学会2013年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学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在社会发展中拥有特殊地位,具有特殊优势,能发挥特殊作用。学会要把深入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把学会工作放到坚持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大局中去谋划发展。

  他强调,由中国科协牵头的推进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为促进学会体制机制创新与健康发展,提供了新一轮的战略机遇。要着重以加强学术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学会服务创新的能力;以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为突破口,着力提升学会服务社会和政府的能力;以服务创新人才的成长为抓手,着力提升学会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能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提升学会自我发展能力。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宋军作题为“抓住机遇,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专题报告。他剖析了科技社团面临的新际遇,指出科技社团要抓住机遇,勇于承担社团使命和责任。他通报了科协赴部委和学会调研的情况。从调研统计数据显示看,政府部门倾向于将行业规划战略与评估、产业发展与报告发布制度等科技服务类职能转移给学会承担;学会希望将承接职能拓展到科技成果评价和技术鉴定、工程教育认证、科研项目评估和科研机构评价等方面,并在法律和政策、科协的组织协调与推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理顺政府与科学共同体的关系等方面得到保障。国际科技社团主要从科技奖励、职业资格认证、技术标准制定和科技政策评价等4个方面参与政府工作。国际科技社团参与政府工作有购买服务、授权委托和政策引导等3种途径,国内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目前有直接承接、依法授权、行政委托、购买服务和自主开拓等5种模式。

  他指出,提升学会能力是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基础,是提升学会能力的重要抓手,有利于扩大科协的社会影响,拓宽学会的工作领域。科技领域已形成共识,认为可以将科技评价、科技人才评价和科技社会奖励等内容,作为转变政府科技职能的“主攻方向”。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并统领和指引各项工作,坚持做好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学会管理、会员服务等各项工作,不断提高服务创新能力、服务社会和政府能力、服务科技工作者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能力。

  开幕式后进行了大会交流。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谢钟从思想作风建设、学术品牌建设、科技评价与奖励、学会组织与专家队伍建设、继教科普工作等方面总结了2013年学会工作,从组织召开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实施中国科协“学会能力提升专项”等九个方面安排了2014年重点工作。中华中医药学会办公室主任兼期刊管理办公室主任庄乾竹从总体思路、工作目标、重点工作等方面介绍了期刊管理工作。中华中医药学会推广发展部主任兼研究与评价办公室主任郭宇博从工作目标、组织架构、核心思路、具体安排等方面介绍了研究与评价工作的主要思路从工作目标、组织架构、核心思路、具体安排等方面介绍了研究与评价工作的主要思路。地方学会代表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亚博从“服务中医药发展,积极承接决策调研与专家咨询职能”、“弘扬中医药文化——积极承接文化建设与文化科普职能”、“发挥学会智力优势——积极承接行业评价与人才举荐职能”、“围绕转型升级——全面实施学会服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等方面介绍了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性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专科分会代表药房管理分会主任委员曹俊岭围绕药房管理分会的核心理念、基本定位,介绍了分会在学科建设、工作模式、学术交流、继续教育、科普宣传、咨询服务与政策建议、科研著述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畅谈了下一步分会工作计划,为其他各分会提供了借鉴。学会主办系列期刊代表《中华中医药学刊》主任覃芳从期刊的历史沿革入手,回顾了《中华中医药学刊》在投稿、审稿、栏目设置、论文收录、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广告公益等方面的主要成绩和做法,提出了期刊今后的发展方向。大会交流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洪净主持。

  在下午的会议中,与会代表及相关学会部门分成3组进行分组讨论。

  地方分会分会场围绕围绕“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促进学会创新发展”;“如何加强学会统筹协调,形成上下联动机制”;“如何积极争取接并承接好政府转移职能”等议题展开讨论,并达成如下共识:一是必须注重组织建设。二是必须注重打造品牌。三是必须加强联动。四是必须积极承接政府职能。

  专科分会分会场围绕学会新形势下的正确定位、强化功能与学术引领、分会建设与能力提升等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要拓宽筹资渠道,规范论文管理,打造品牌学术会议。二是要支持成立青年委员会,加强学会专家梯队建设和增强凝聚力。三是要通过标准、指南、规范的制定,汇集专家意见和建议,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四是要以不同形式争取、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不断提升服务专家,服务社会和服务政府的能力与水平。五是要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形式,加强学会与分会、分会之间、学会与其他学会间的沟通交流。

  学会主办系列期刊分会场邀请《中国中药杂志》社社长李禾介绍了《中国中药杂志》管理方面的经验,并围绕“《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杂志管理办法(草案)》”、“制约中医药期刊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期刊管理办公室的重点工作”等议题展开讨论,达成了如下共识:一是一致认为学会期刊管理办公室的工作目标就是要搭建一个彰显各自特色、形成有机组合、发挥整体效能的平台。二是原则上通过了《中华中医药期刊管理制度(讨论稿)》。三是明确了期刊管理办公室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对学会主办期刊进行摸底调研,了解期刊现状,明确期刊定位;制定《中医药期刊编辑规范》,并在学会系列期刊中推广使用;建立有中医药特色的期刊评价标准;希望学会能组织提供有中医特色的培训,提高编辑队伍的整体素质。四是提出了建立期刊联络人制度。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