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肝内炎症发病机制及解毒通络调肝法的干预性研究》是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基础研究项目。该课题是在系统分析古今医家对“消渴”的病因病机认识和辨治理论为依据,并从临床实践出发,结合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研究方法以及中西药治疗该领域的概况的基础上确立的。
本课题重点研究解毒通络调肝法对高糖高脂加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的实验性2型糖尿病(T2DM)大鼠的药效学作用,观察了解毒通络调肝法对实验性T2DM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学影响,同时观察了对肝脏NF-κB、MCP-1炎症因子表达途径的影响,以及对肝脏IRS-2蛋白及mRNA表达的作用。探讨了肝脏NF-κB、MCP-1在T2DM、胰岛素抵抗(IR)肝内炎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肝脏IRS-2在T2DM及IR的发生、发展中的内在联系,并进行了相应的临床观察,得出以下结论:
1、解毒通络调肝法能够改善实验性T2DM大鼠一般状态,具有一定的降低血糖、调节血脂作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并具有一定的减重作用,能够保护实验性T2DM大鼠肝功能。
2、解毒通络调肝法能够改善实验性T2DM大鼠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对实验性DM大鼠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T2DM状态下肝脏NF-κB活化,促使肝脏MCP-1表达增加是导致肝内炎症的重要发病机制。肝组织MCP-1参与实验性T2DM大鼠肝内炎症的发病过程。解毒通络调肝法具有较明显的抑制实验性T2DM大鼠肝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MCP-1基因及蛋白表达的作用。提示解毒通络调肝法防治T2DM、IR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断上述炎性因子的表达途径,从而发挥抑制T2DM肝内炎症机制的作用。
4、肝脏IRS-2继发性减少可能是T2DM发病机制之一,解毒通络调肝法具有较明显增加肝脏IRS-2蛋白及基因表达的作用,这可能是解毒通络调肝法在抑制肝内炎症基础上的继发性作用之一,从而具有发挥改善IR、防治T2DM的作用。
5、临床研究表明,解毒通络调肝法对血糖、血脂都有明显降低作用,还可降低 CRP、MCP-1 的水平,提示解毒调肝法不仅具有降糖、调脂,减轻体重作用,而且可以改善体内微炎症环境,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
解毒通络调肝法组方研究完成,为广大患者提供健康保证,并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增添了新观点、新治法方药,此治法指导下的方药在多家医院临床应用,经济指标保守估计每年可达到30万元,如果进入国际市场,将可获得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文献资料和实验研究证实了解毒通络调肝法治疗该病症的有效性,为指导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且为开发新药已完成所有实验研究内容,应用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