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奖励展示
中医肛肠挂线疗法机理及其操作方案的规范化研究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26日

高位肛瘘是外科系统的疑难疾病,因其瘘道走行越过肛管直肠环,手术操作难度大, 若处理不慎, 常可导致肛门括约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造成一定的后遗并发症,诸如肛门缺损畸形、不全失禁、假性桥形愈合、感染复发等。传统中医挂线疗法是主流的治疗方式,该术式具有引流通畅,基本保存肛管直肠环功能的优点,是国内本领域的关键技术。中医的传统挂线疗法,是将弹力皮筋慢性勒割肛管直肠环肌肉,主要目的就是利用橡皮筋的紧缩力产生边切开边愈合的作用,挂线在对括约肌组织产生慢性机械性勒割的同时,使其断端与周围组织产生粘连, 以防回缩, 从而避免肛门失禁的发生。就中医挂线疗法我科进行了30余年的系统研究,对于挂线的机理、挂线的量化操作、挂线疗法的优化术式进行了各个层面的研究。
我科从80年代初就进行了挂线的机理研究,国内首次进行了挂线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橡皮筋将犬括约肌缓慢勒则造成的创面和括约肌断端距离小,愈合后形成断小面积瘢痕,只有肛管内压轻度下降。
    挂线疗法虽在临床应用多年但其应用可以说大多数医师全凭经验及体会,没有规范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案方法,挂线方法不当亦可造成肛门畸形或不全失禁的后果。针对这些问题本课题组从量化及优化挂线疗法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2007年至2010年完成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二批优势病种项目“中医挂线配合对口引流法治疗高位肛瘘规范化研究”,项目编号:CACMS07Y009,已顺利结题。中医挂线配合对口引流疗法是我科众多专家经过30余年临床经验总结,在挂线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的一种手术方法,在高位肛瘘治疗中具有更优作用,即为了减少瘢痕形成和肛门移位等诸多后遗症,每处外口均作一小梭性切口,管腔壁只作简单搔刮,不作广泛切除和剥离,这样处理,避免了大面积肛周组织切除,愈后虽有多个梭形或条形瘢痕面,但不致引起肛门缺损、畸形,有效地保护了肛门的正常解剖结构,维持了原有的外形和生理功能。与传统的挂线法比较,有愈合时间更快、创面面积更小、术后疼痛更小、肛门括约功能保护更好等优点。
    2008年到2011年本课题组开展并完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专项研究“中医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瘘技术参数的规范化研究”,项目编号06-07LQ05。特制的挂线用弹力皮筋获得国家级专利一项,专利号:ZL200920175202.4.该皮筋设有刻度,有利于挂线过程的量化,经过规范化的研究,目的是将挂线疗法以可量化的形式推广,减少因治疗不当及挂线操作不当导致的高位肛瘘术后肛门失禁。该项目初步确立一套较完整的中医挂线治疗高位肛瘘技术操作规范,形成手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的临床评价体系。
   通过对中医挂线疗法的系统研究,进行了完整的挂线原理的阐释,形成了可操作性强的挂线临床方案及临床评价体系,是本课题组近30年的纵向研究成果。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