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奖励展示
养阴药配伍及成分调节凋亡VEC 信号通路及相关基因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26日

 本项目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江苏省政府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的学科平台,先后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国家中管局课题,四项江苏省厅局级课题的资助。项目围绕养阴药,从复方配伍到有效部位及成分的分离提取,以血管内皮细胞VEC为靶点,分别进行了信号通路及基因谱表达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1.养阴行血理论的创新:以中医传统的治法理论和方药配伍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养阴行血“增水行舟”治疗瘀血类疾病的新颖思路,突破了主要从活血化瘀类药物抗瘀血的常规,并深入研究其与活血、益气药物相互配伍后的协同作用。
2.思路与方法的创新:以血瘀关键因素VEC为靶点,结合现代医学关于VEC 研究的新成果,利用流式细胞术、激光共聚焦显微术、基因芯片等技术揭示复方及成分保护VEC 抗血瘀的作用机理,有较高的可信度和临床实用价值。不仅有利于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去诠释和理解中医学传统理论和治则,而且对中医药的自身发展及其与现代医学间的相互沟通均具有重要意义。
3.技术路线的创新:本项目是对复方、配伍、部位、成分的系列研究,有助于探索方剂中药物配伍的相互作用以及中药真正有效部位和成分的发现。复方及其配伍研究采用了血清药理学的方法,更接近药物在体内环境中产生药理效应的真实过程,有利于探索中药方剂的作用机理、药物配伍的相互作用;有效部位/成分的研究采用药物化学的提取分离技术,有利于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复方物质基础与作用靶点的阐释。
4.不同VEC损伤模型的建立:建立了LPS、H2O2、TNF-α、缺氧缺血等因素导致的VEC损伤模型,为防治血瘀证不同病理因素的研究奠定了细胞模型基础,并广泛应用于多家科研单位。
5.VEC基因谱的创建,相关3项专利授权:运用全基因组芯片创建了病理条件下养阴药及其不同配伍对VEC的全基因组表达谱,运用功能基因芯片创建了养阴药成分对内皮细胞功能基因、细胞周期基因、细胞凋亡基因、信号转导等功能基因的调控谱,具有创新意义,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瘀血性”疾病的理论和有关新药的研制提供了基因靶点。
6.推动了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平台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立:本项目采用了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中药化学等技术,建立了中医实验方法学研究生课程,积累的系统生物学方法使项目组成功获得了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830万元)和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立项(1000万元)。并美国EMORY UNIVERSITY开展了深入的国际合作。
7.与江阴霖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进行建立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共同开发理疗与中药产品,投入150万元。
 本项目发表论文65篇,引证文献约合573篇,SCI两篇。申请专利6项,其中4项获得授权。受邀参加6次国际会议并发言。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3名和硕士8名,一名博士生获得省级优秀博士论文称号,一名硕士生获校、省级课题资助,二名本科导师制学生分别获得全国及省级大学科创奖。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