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奖励展示
调理脾胃法诊疗冠心病心绞痛方案的挖掘与应用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25日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脏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由于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患者储备的增加,使得冠心病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迅速上升趋势,堪称中国居民死因构成中上升最快的疾病。随着血管内超声、介入治疗和外科搭桥技术等的广泛应用,现代医学在冠心病的诊疗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中医学从”胸痹”、”心痛”入手,对冠心病慢病状态的调理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本研究从中医个体诊疗特色出发,采用系统生物学方法和循证医学理念,对著名中医药专家”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诊疗”胸痹”的临床经验,运用”点式互信息”、“网络模型”和”关联规则”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合国内外文献、专家论证和小样本病证结合研究,形成”调脾胃治疗冠心病临床诊疗方案”,该方案针对冠心病湿热证、脾虚证、湿阻证,以病-症-证-方-药-量为路径,以病为纲,以症辨证,以证选方,以方组药,以量奏效。经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多中心临床验证,显示该方案对冠心病湿热证、脾虚证、湿阻证患者,心绞痛,胸痛、胸闷、气短、心悸的四大主症的总有效率达65.38%,其中痰热证为67.11%,湿阻证为70%,脾虚证为54.17%,统计学具有显著性差异。通过西雅图量表的评价显示该方案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在活动受限、心绞痛稳定、心绞痛发作、治疗满意状况、患者对疾病认知五个方面具有明显改善作用,统计学具有显著性差异。患者自评结果显示有75.38%的患者总体情况明显改善,有62.31%的患者心绞痛或胸闷症状明显改善,78.46%的患者脾胃症状明显改善。1月以后随访结果显示100%的患者病情稳定。通过时间序列疗效的比较分析,确定最佳疗程为四周。
    本研究取得”医学文本信息结构化与分析系统”计算机软件专利一项,形成5篇学位论文、10篇期刊论文、3篇会议论文,2篇科普论文,其中1篇为EI论文。通过本课题研究有10名中医学、针灸推拿学、计算机专业等多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得到培养。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