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奖励展示
解毒化浊调肝法干预癫痫认知障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25日

 癫痫学习记忆等认知障碍为临床常见病症,是困扰患者康复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国内外专家努力解决的热点问题。课题组在理论总结、临床观察基础上,提出癫痫认知障碍的学术新观点,认为该病症属中医“伏气杂病”范畴,为“伏邪致病”,以“浊毒之邪,内伏久聚,蕴积脑络”为主要病机之一,提出解毒化浊调肝法并组方调肝解毒方(天冰调督胶囊)进行临床干预与实验研究。
临床进行了两批次病例随机对照观察。第一批确诊并符合要求患者223例,随机分治疗组132例、对照组91例;第二批患者143例,随机分治疗组83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依据病情确定诊疗方案,应用丙戊酸钠或(和)卡马西平治疗(第二批对照组加用吡拉西坦),治疗组均加用调肝解毒方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IQ值、认知能力甄别检查(CCSE)评分、以及发作次数、脑电图等均明显好转,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同时观察了中药对不同发作类型、不同辨证分型患者的影响,以及肝肾功能、毒副反应情况。初步认为以解毒化浊调肝法组方的调肝解毒方对改善癫痫儿童认知障碍具有积极作用。从浊毒论治观察癫痫认知障碍患儿学习记忆功能改善情况,为癫痫认知障碍患儿治疗提供新途径与方法;
     实验研究进行多组次实验验证印防己毒(PTX)点燃癫痫认知障碍复合大鼠模型稳定性的基础上,以调肝解毒方进行干预治疗。应用Morris水迷宫、交替电刺激Y迷宫、旷场行为实验、抬高迷宫行为学方法观察记忆、情感行为指标异常;免疫组织化学法、病理组织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观察大鼠脑PKA- CREB信号转导通路中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不同脑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神经肽Y、腺苷A1受体等表达,及病理组织形态、电镜超微结构改变,探讨改善记忆情感障碍作用机制;先后比较中药与吡啦西坦、托吡酯、卡马西平、丙戊酸纳等在改善癫痫认知障碍中的药理作用;观察调肝解毒方含药血清对Bennett-Xie大鼠模型神经起步点自发放电作用;进行了方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研究;进行了该方剂的急慢性毒性试验研究验证该方药安全性。
    取得的成果:提出癫痫认知障碍属中医“伏气杂病”范畴,为“伏邪致病”,“浊毒之邪,内伏久聚,蕴积脑络”为主要病机之一;从浊毒论治观察癫痫认知障碍患儿学习记忆功能改善情况,为癫痫认知障碍患儿治疗提供新途径与方法;经多组次实验验证PTX点燃癫痫认知障碍大鼠模型稳定性,并从整体行为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结合病理形态、电镜观察等多靶点、多角度、多层次系列研究,为从浊毒论治癫痫认知障碍提供实验基础。比较中药与吡啦西坦等药药理作用,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基础。
    由该方研制批准的院内制剂药已在医院应用多年,并免费多家医院观察应用,进一步推广应用社会与经济效益可观。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著20篇,培养研究生7人,国内专家评审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