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国际交流
国际中医药临床研究学术会议——岐轩医学专题会议会议纪要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24日

国际中医药临床研究学术会议——岐轩医学专题会议会议纪要

    2012年8月9日—11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北京岐轩堂中医药技术研究院承办的“国际中医药临床研究学术会议——岐轩医学专题会议”在河北易县成功举办。继2011年学会举办岐轩医学专题会议以来,很多在基层临床的中医师在学习和应用岐轩医学的过程中有了很多的心得和感悟,大家希望把自己对岐轩医学的理论认识和临床实践进行汇报和交流,以便能把对岐轩医学的认识再次提高,也能从其他同道那里的实践中获得学习的机会,特举办第二届岐轩医学专题会议。


    本次会议上学会及中医界的领导对本次岐轩医学专题会议的召开给与了指导性发言,一致对发源于河北易县的“岐轩医学”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给予了关于岐轩医学的发展性建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谢钟副秘书长认为,学会举办各种学术会议的宗旨就是为了促进各个层面的中医学术思想的交流,来共同完成对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复兴。一支源自民间的中医力量,默默无闻地、脚踏实地对中医文化做着传承的工作,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是非常值得赞扬的,也对歧轩医学的发展寄予了新的希望。

    学会国际部孙永章主任认为岐轩医学是植根于中医经典,尤其是植根于金元时代的理论学说,广泛吸收各家所长而形成的系统中医理论体系,它的理论体系包括岐轩医道、岐轩脉法、岐轩靶向用药、岐轩针法、岐轩推拿法、歧轩养生法。而且对于岐轩医学在中医界的推广、传播和歧轩医学应用于临床取得的成绩给与了赞赏。并着重指出,要尽快的完成岐轩医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整理,以便能更好的推广,对中医的发展才能有更大的促进。

    与会领导一致认为,易县这片古老的土地,曾经孕育过易水学派的创始人张元素,易水学派在中医的发展史上留下了璀璨的一页,岐轩医学也诞生在这里,岐轩人一定要以易水学派为榜样,脚踏实地的为中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会议参会代表120人,在会上大家对学习歧轩医学和落实歧轩医学取得的成绩做了汇报和交流,所有的参会论文都来自于自己对歧轩医学的切身感悟和真实临床。大家都对同道取得的成绩表示赞叹,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参加歧轩医学的学习后,对中医的认识提高了,对中医的信心增强了,对成为名医的愿望有路可循了。

    任何的学问都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而中医更讲究理法方药,圆融一体。本次会议上代表的论文从歧轩医学的理论渊源到临证实践各个角度做了论述,发现歧轩医学是深深地扎根在中医经典土壤里一颗大树,而后世大医家各个角度的论述,从王叔和、张仲景、滑寿、张元素以至于近代大医张锡纯的医学实践,便是歧轩医学取之不尽的雨露和营养。在以气一元论思想指导下发展出来的“守一元、法阴阳”指导思想是歧轩医学的灵魂,而辨阴阳、阴阳互比,升降出入是对守一元法阴阳思想的具体落实,以此为指导,在歧轩医学体系内的歧轩脉法、歧轩靶向用药、歧轩一元针法、歧轩导引推拿法、歧轩养生法无不是法于这个思想,理法圆融,不离经旨,验之临床则效如桴鼓,成为歧轩医学体系大树上的一支支盛开的奇葩。

    歧轩医学的发掘人张润杰先生在会上也做了讲座,首先他对会议代表们的精彩论文报告表示了肯定,对于大家在学习歧轩医学,实践歧轩医学的精神表达了赞叹,相信在越来越多的同道的共同努力下,歧轩医学必将对中医的复兴有所作作为。并对歧轩的发展之路做了总结,一个从学院毕业,怀着对中医的崇敬之心,一路荆棘的前进者,没有各界领导、朋友的关心和支持是不可能取得现在的成绩的。而中医的博大的精神内涵和人文精神是中医强大的生命力,我们作为炎黄的子孙,传承祖先的伟大的文化,造福苍生是我们的使命,也希望我们每一个歧轩人都已歧轩德、愿、行为指导,抛却门户之见,共同托起中医的伟大复兴。而“歧轩家园”的落成,就是为了这样一个梦想,做个明白的郎中,拯救百姓的疾苦,是我们每一个中医人的责任;传承我们优秀的中医文化,让中医生生不息,发扬光大更是我们的使命!相信在我们每一个有志之士践行下,祖先的智慧和大爱必将闪耀出无比的光芒,照亮人类的健康事业!

    最后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本次会议中大家都收获巨大,对自己学习中医的思路更加明确了,对中医的未来更加坚定了,希望歧轩医学能更加完善和大力的推广普及,也希望学会能再次举办歧轩医学专题会议。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