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属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领域。
WHO指出:睡眠疾病在世界上是一个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良好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约有27%的人遭受睡眠疾病困扰,中国目前失眠的发病率高达10%-20%。目前药物大都存在各种不良反应、耐药性、成瘾性等问题,尚没有得到解决。
本项目以中医针灸理论为基础,在近20年的临床实践中,结合国家“973”中医理论专项课题,对针灸治疗失眠的组穴处方、施术操作和疗效评价等各环节进行严格界定、筛选和总结,形成了一套针灸特色技术和方法–镇静安神针法。本法针对失眠“阳不入阴”的特点,以精气神取穴为特色,强调针刺手法操作、重视择时治疗、阴阳相协等理念。以元神之府、诸阳之会的四神聪穴为主,应天主气,调理元神元阳;心之原穴神门穴,应人主神、足三阴之会三阴交穴,应地主精为辅,调理阴阳、镇静安神。其处方组穴已被列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精编教材《针灸治疗学》中。在针法方面,突出头针操作特点,对进针方向、角度、深度和手法进行规范,并被列入《国家标准-头针操作规范》,于2007年公布实施,在此基础上国家科技部《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工程–国际标准研制:头针技术操作规范》项目,2010年也已通过鉴定,即将成为国际标准。
在临床研究方面,项目组运用RCT等循证方法,对其有效性、安全性进行科学评价,初步解决了针灸治疗失眠的主要共性技术问题,形成了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诊疗规范,具体包括:
1 临床对照研究。与传统针灸和中药的比较,结果在临床症状改善、疗程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2 在临床诊疗方面建立了针灸治疗失眠的评价体系。对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等共性问题进行界定和规范。
3 在临床实验研究方面。以多导睡眠图(PSG)、脑血流图等手段,对针灸治疗失眠的神经生理学机制进行初步研究,为临床诊疗规范提供客观依据。
本项目在国内外数十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治愈患者万余例,创造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在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术会议上进行专题报告和技术培训,并在世界针联、中国针灸学会官网进行推广发布,项目相关成果目前已在《中国针灸》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近20部,取得专利1项,获科技成果6项,培养国内外博硕研究生近百名。促进了中医针灸技术的传播与学科发展,推动了行业的科学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