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会议纪要
第十五次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医文化教育师资培训会召开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14日

第十五次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医文化教育师资培训会召开


    2012年7月23日-26日,第十五次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医文化教育师资培训会于在内蒙古阿尔山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医药文化分会、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共同承办,云南云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协办。北京中医药大学孙光荣教授主持了本次中医药文化会议的开幕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赵明、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主任委员张其成、中华中医药学会顾问温长路、内蒙古民族大学副校长吉日木图、长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宏岩、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张良玉、中国中医药报副总编王淑军、绿象集团副总裁章平凡等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同时与会的还包括来自全国多个省市的百余名中医药文化工作者、多家出版媒体及中医药企业等的参与。
    首先由张其成教授致开幕词,他对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进行了回顾与展望,指出中医药文化分会自1996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16年的历程,16年来,中医药文化从自发式的研究,逐渐发展为有组织、有规模的研究,目前,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中医药文化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形成了在老一辈学者的引领下,中生代不断开拓、新生代不断成长的良好格局,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承担了一批国家级重大课题以及973项目等,扩大了中医药文化研究的学术影响力,并在中医药文化内涵、核心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应用研究、传播等研究方面取得了日益深入的发展。
    内蒙古民族大学副校长吉日木图先生介绍了内蒙古民族大学的办学规模、学科特点、教育理念、科研力量等进行了介绍,他认为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日益受到世界各地的注目,目前蒙族医药也受到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在教育、传承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教授指出: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医药文化的发展给予了大力的关注,中医药文化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中医药文化建设再立新功。他认为中医药文化分会取得了三点重要成绩。第一,为管理部门当好参谋,在多项重大决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开展研究,探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路径;第三,积极传播,引领中医药文化科普。近年来,大批专家学者专著问世,广泛开展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活动,在整个社会的范围内引起了良好的反响。目前随着研究形式的更为活跃,研究思路的更加清晰,研究成果必然更加丰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赵明副主任也发表了讲话,她指出中医药学具有人文、自然、科学等属性,是我国率先走出国门的文化之一,其文化特色具有很强的活力和感召力,不仅可以弘扬民族精神,亦能彰显国家形象。中医药文化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深度融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赵主任总结了近年来中医药文化工作取得的成绩,也分析了目前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机遇与挑战,同时她特别强调在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方面,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目前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保证中医药文化、科学可持续性地发展,不断满足中医药的治疗、养生等需求方面发挥指导作用,在总结了中医药文化走过来的路程的同时指明了将来的研究方向。
    本次中医药文化年会共收到论文70余篇、参加会议代表104人,大会交流学者16人,不仅涵盖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中医思维、民族医药、地域中医文化等的深度研究,还广泛涉猎中医药文化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医患关系探讨、医史文献、养身保健、临床文化等,其中湖南中医药大学何清湖副校长的“‘他者’眼中的‘他者’——浅谈中医文化人类学海外研究的意义”,中国中医科学院程志立博士后的“中医正义”,上海中医药大学陈丽云教授的“海派中医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毛嘉陵教授的“从文化角度定义中医——与中医文化有关的3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内蒙古民族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照那木拉教授的“蒙医整骨术的科学文化渊源及其认知思维特征”等主题讲座引起了大家深入思考和良好反响,广大学者们进行了积极的学术交流与自由讨论,并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张瑞贤研究员作总结发言。
    最后张其成教授在闭幕词中就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中医文化研究方法的创新做了深入地分析,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张其成的发言引起大家的赞同和反思。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