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会议纪要
第五次中药分析学术交流会暨中药分析分会换届改选会议纪要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14日

 第五次中药分析学术交流会暨中药分析分会换届改选会议纪要

    2012年7月19日-22日,第五次中药分析学术交流会暨中药分析分会换届改选会议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来自全国24个省市的130名委员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分析化学家、环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环境化学》主编和ES&T杂志副主编江桂斌研究员,沈阳药科大学校长毕开顺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乔延江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熊耀康教授,东北大学理学院院长王建华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所长、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王铮涛教授等专家领导出席开幕式。毕开顺校长代表会议承办单位致欢迎词;中药分析分会挂靠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主任委员乔延江教授致开幕词,乔延江教授首先转达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俊德等学会领导的指示和问候,并感谢学会领导对中药分析分会的关心和支持,然后针对中药分析分会建设、中药分析学科建设、中药分析规划教材等重点工作发表意见,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希望及设想;卢建秋秘书长传达了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精神。
    会议特邀分析化学家、环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江桂斌院士作专题报告,江院士介绍了中国科学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阐释了这种药形态分析和生物活性研究技术、方法及思路;东北大学理学院院长王建华教授作了生命物质分离富集的绿色化方法的报告,提出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分离的新方法,特别是生物大分子样品预处理新技术;中山大学苏薇薇教授作了中药指纹谱效学质量控制新模式的报告,分析现行中药质控模式的局限,提出指纹图谱质控技术发展的方向及难点;上海中医药大学王铮涛教授作了中药科学质量标准建立及应用的报告,提出高效薄层色谱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的应用前景;北京大学王璇教授作了基于中药三七的中药系统质量控制模式的报告;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秀丽教授作了中药类化合物组分选择性分离制备与表征的报告;北京中医药大学吴志声博士、徐冰博士、张加余博士后、广东药学院陈曦博士等10人作了大会学术交流报告。会议还就中药分析学科的热点和难点进行了交流研讨,交流学术论文近百篇。 
    中药分析分会换届选举会由卢建秋秘书长传达总会关于换届选举的意见、背景、筹备过程,以及本次中药分析分会委员候选人的推荐情况、委员条件与义务;中药分析分会乔延江主任委员作了工作报告,回顾了本届中药分析委员会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的正确领导下,在中药分析分会正副主任委员及全体委员的团结协作下,梳理中药分析学科发展的脉络,加强学会和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发挥中药分析分会的人才优势,提高中药分析的学术发展水平,扩大中药分析的学术影响,积极参加中华中医药学会及社会的公益活动,积极参加国家及中医药行业的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室的建设及相关重点课题、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乔延江教授希望通过此次的换届,为中药分析分会的发展壮大、推动中药分析学术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大会代表经过充分酝酿、反复讨论协商,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换届选举程序与表决办法,选举产生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中药分析委员会。会议一致通过北京中医药大学乔延江教授为中药分析分会主任委员,沈阳药科大学毕开顺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段金傲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王铮涛教授、东北大学王建华教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马双成研究员、北京中医药大学马长华教授、广东药学院梁生旺教授、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王超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所梁鑫淼研究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小华教授、河南洛阳正骨医院杜志谦研究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卢建秋研究员为中药分析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卢建秋研究员兼任秘书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
                                      2012年7月22日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